,根本無法控制如此多的民戶和丁壯,特別是占據三分之二的僧丁和僧戶。
所以李承志將宋家的人也請了過來。
至少宋氏鄉民有家有口,有房有地……
千挑萬選,李松才從三百余戶中,找到了兩個家中子侄手上沒沾宋氏主家的血的鄉老。
嚴格來說,他們才是真正的被迫從賊,與大部分的宋氏鄉民和丁壯有天然的界限。
其次也能服眾,畢竟也是曾經當過黨長里長的人物,比較有威信……
十多個人討論了快半天,也沒吵出個所以然來。
李松及李氏頭目的建議是圈禁,意思就是將所有的民戶全部趕到山上,然后以冰封山。
易守難攻的三峰,三家各占一峰,由李家選派族人統一管理并發糧。
剩余丁壯也由李家統一整編安排。
這樣的好處是省事。
想跑也跑不掉,況且有糧食吊著,基本不會有人跑。
就算想亂,丁卒全部控制在李家手里,也基本亂不起來。
壞處是過于被動。
萬一有心懷不軌者暗中煽動,就很有可能生出亂子來。
特別是這些僧戶。
在李承志看來,這就是一伙接受過信仰教育,窮的只剩一條命的極端份子……
當然,即便亂起來,李承志也有信心鎮壓,但既然能防患于未然,又何必多死人?
所以李松只開了個頭,就被他否決了。
胡保宗的建議是打亂混編,再集中安制。
比如一戶李氏鄉民,一到兩戶宋氏鄉民,再加兩到三戶僧民,臨時結成一鄰,由李氏族人任鄰長,并實行連座制,即便有人想心懷不軌,也沒有太多的機會攛掇。
但李承志還是覺的不妥。
李家又不是天選之族,還能個個都是精英?
人一旦有了階級區分,就難免生出驕橫之心,就如李松從來都不將李家堡的匠戶當做族人看待一樣。
這些僧民本就是因壓榨過甚造的反,不能一座大山還沒有搬走,又飛來一座?
原本不想反的人,都有可能被逼反。
再一個,人越是閑著,心思越多,也不可能從李氏或是宋氏鄉民的嘴里擠出口糧來,白白給這些還沒洗脫罪名的叛民。
不然李氏和宋氏的鄉民如何服氣?
他當即就想到了“以工代賑”!
李承志又象征性的征求了一下兩個宋氏鄉老的意見,果不其然,這兩個全是異口同聲的“但聽郎君安排”!
嚴格論起來,宋氏鄉民的罪比僧戶的罪重多了。
別忘了,宋氏主家近五十口,可是死在四百余宋氏鄉丁的手里的。
不是爹動的手,就是兒子動的手,三百余戶,七成以上的人家都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