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覺察到,郭崖轉述自郭存信的話里,不但三番兩次的提醒讓自己小心那縣令索思文,還隱隱透著讓自己先下手為強的意味時,他才驚醒過來。
真真是了不得啊,這一窩子,竟全是狠人?
李始賢自不必說,砍小妾幼子如同砍瓜切菜,不過放在這個時代,一點都不稀奇。
后世還動不動就因為這樣的事出人命呢……
但到了李松,只是一介仆臣,就敢和刺史之家、皇帝的岳丈家放對,更甚至是懷疑胡保宗日后可能會對李家不利時,李松竟然露出了殺意?
李承志就不得不震驚了。
仆臣都如此,那主人呢?
此時再見郭存信,再見郭崖如此做派,李承志不得不驚疑,自個是不是掉進了狼窩?
他不是覺得這索思文不該殺,恰恰相反,在知道索思文的所做所為后,他早已立誓,必殺了索思文給已死的那些李氏丁卒報仇。
李柏突出重圍逃到城下時,那半旅兵卒其實并無折損幾個,是索思文想讓亂兵和李柏殺個兩敗俱傷,所以借口不開門,才導致宋氏鄉丁和僧丁當場嘩變,讓亂兵瞅到了空子殺了上來。
李柏才不得不拼死反殺,折了一臂不說,帶出城的三百兵卒,只活下來的一百出頭,且個個帶傷。
如果不殺索思文,不說宋氏鄉丁和僧丁,就是李氏家臣的心都會散……
李承志驚訝的是,他這個舅舅可是一州學官,不應該是微言大義,誨人不倦之輩么?
就這樣勸著自己這個外甥殺官?
看他吃驚,郭崖微微往下一拜,肅聲說道:“經曰:若不受誅,君仇亦可復,百世可也……”
李承志竟然聽懂了。
意思是,只要我占理,哪怕仇人是皇帝,這仇也非報不可,報一百世也無所謂……
李承志都被驚呆了。
哪個經里說的?
但現在不是追究這個問題的時候。
他自然明白郭崖是什么意思,下意識的抬起頭看了看城墻。
墻高近十米,要想成功的鎖定目標,就不能離城墻太近,一般的弓手絕對做不到一箭絕殺。
李顯的力氣肯定夠,看剛剛那一箭,準頭也不錯,但萬一索思文要是穿著甲呢?
李承志搖了搖頭,又瞪了郭崖一眼,意思是讓他少聒噪,自己自有主張。
仇肯定要報,但也要有萬全之策。
索思文怎么也是士族出身,朝廷欽封的命官,是那么好殺的?
正思量著,聽到一陣咯咯吱吱的動靜,李承志順聲一看,離方陣約有十多丈的城門竟然開了。
當先出來了幾匹馬,騎手大都穿著黑色深衣,一看就知是官員。
郭崖瞇眼一看,本能的說道:“是索縣令、許縣丞及江縣尉……”
李承志心頭狂跳:索思文竟然出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