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云:“侃少雄勇,膂力絕人,所用弓至二十石,馬上用六石弓……”
這就有些扯談了。
歷朝歷代一石都是一百二十斤,而北魏、隋、唐、宋等時期的一斤都在六百克左右,那二十石是多少?
看地上那一把弓,三四百斤之力應(yīng)該是有的,不然絕對射不動鐵翎箭。
《南史》還說“侃蹋壁直上至五尋,橫行得七跡……”
意思是他一個加速跑,能在直立的墻上踏上五步高,還能朝左或朝右再跑上七步。
這更扯淡,不但反人體學(xué),還反重力學(xué),牛頓的棺材板就是有十層厚都壓不住。
不過至少說明羊侃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極佳。
相似的記載還很多,反正很厲害就是了。
個人勇猛只是其次,羊侃領(lǐng)兵打仗,治理地方都是一把好手,不論是南朝還是北魏,對他的評價都很高。
其中說的最多的一點就是性情寬厚。
唯一不好的,就是豪侈奢靡。
意思就是特能造:吃頓飯都能耗萬金,光是奏樂的樂姬就有上百個。
但那都是以后了,此時的羊侃也才十四五歲,正是青春年少,血氣方剛之時,能有多少經(jīng)驗和成府?
但再是少年,也不是一般的少年啊。如果不長歪,這可是堪比關(guān)張的猛將!
李承志自知沒有王霸之氣,做不到虎驅(qū)一震,天下英雄便能俯首稱臣。
只是抱著閑著也是閑著,有棗無棗先打一桿子再說的態(tài)度而已。
反正又沒什么損失。
李承志轉(zhuǎn)了轉(zhuǎn)眼珠,看了看那些被踏毀的青苗:“知不知爾等已犯了罪?”
羊侃一骨碌翻起身來,朝著李承志就是一揖,滿面羞愧:“侃實不知是將軍,更不知將軍受過傷,因此才沖撞了將軍……”
李承志陰陰一笑:誰和你計較這個?
若揪著這么點小事不放,傳出去都不夠丟人的。
“只當(dāng)我射了爾等的紙鳶,卻不知已有百畝青田盡被爾等毀于一旦……便是一畝只產(chǎn)兩石,也是兩百石,知不知到了冬日,這兩百石糧能救活多少人?”
達(dá)奚猛吸一口涼氣。
毀壞百畝青苗都夠得上殺頭了。但問題是,被這些人踩壞的青苗至多有百丈長,橫豎加起來也就兩三畝。而李承志這一張嘴,就是百畝?
這是要往死里坑啊?
而且達(dá)奚一點都不懷疑,如果有必要,等天黑后,李承志再派些人過來幫著踩一踩也不是不行……
毀了百畝青田?
魏瑜被唬的一愣一愣:“李承志,你莫駭人,這分明就是狗尾草……”
李承志一聲冷笑:果然與那魏瑜一模一樣,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嘴饞好吃還任性、沒一點眼色……誰告訴你這是草的?
這是粟,是粟!
李承志懶得和這樣的熊孩子計較,只是盯著羊侃。
羊侃也被嚇了一跳。
還真不是他橫行無忌,是真沒認(rèn)出來。
行獵之初,奚康生倒是警告過不得踐踏良田,違者必責(zé)。但他們也只以為有人家、有農(nóng)莊的地方才會有田,哪里想到這十?dāng)?shù)里連個人影都不見的地方,也是田地?
魏瑾又說這是狗尾草,他也只以是狗尾草。
也莫說這些高管子弟,便是后世信息那么發(fā)達(dá),認(rèn)不出青苗期的稻子麥子是草還是糧的城里人一抓一大把。
再加就在山下,且緊挨著涇河,土中水分極足,田中連道澆水的溝渠、攔水的田埂都無,沒種過田的,還真不一定能認(rèn)得出來……
“看你一身武藝出類拔萃,想必也是名門之后,他日也應(yīng)是有作為的。但更要懂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
若不明社稷之重,不知萬民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