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賊捉贓,抓奸抓雙!
只要高湛咬緊牙,只要皇帝不出賣他,誰敢說這主意是他出的?
管你是真猜到還是在使詐,我只咬死了不認……
李承志滿面茫然,顯的極其無辜:“祭酒所言何意,下官委實聽不懂!”
你聽不懂個鳥毛?
高子澄哪有這般急智?高肇倒有,但他深知輕重:誰敢在這件事上附和皇帝,整肅佛事的差事九成就會落誰頭上,所以也不會是他。
也就只有李承志這種不知深淺、卻素有急智、為了賺錢連命都敢不要的愣頭青才敢出這樣的歪主意。
仔細想想,“將冰賣給和尚”,與“誘著皇帝賣冰”這兩樁是何其的陰損,擺明出自一人之手筆,不是他還有誰?
崔光氣的快冒煙了,竟不知不覺間捋起了袖子,好似要動手的架勢。
劉芳拉了他一把,又給李韶使了個眼色。
李承志何等的膽大包天,豈會被這樣的手段嚇住?對付這樣的奸滑小賊,你得講究策略。
李韶回京雖才一天,但停冰這幾日,李承志差李協往府上送過冰,所以知道李承志制冰之事。
而皇帝什么心思,他也耳聞過幾分,此時再聽崔光之言,瞬間就猜了個七七八八。
李承志瘋了?
知不知若是和尚完蛋前,最先倒霉的肯定是世家?
他臉色一沉,伸手虛點著李承志,肅聲道:“茲事體大,好好說話!”
換成李韶,李承志不好打馬虎眼了。
因為隴西李氏也罷,祖居李氏也罷,包括楊舒、張敬之等等,都屬“關隴世家”,坐的是一條船,此時的李承志,便是這般中的一員。
他也能猜出李韶在擔心什么。
皇帝尊佛的本意是抑制門閥,如果鐵了心要整肅佛事,絕對會先解決門閥的問題。
如今的山東門閥空有虛名,就只有關隴世族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而以元恪的性情,九成九會在滅佛之前,先對關隴世家開刀。
這是那夜回去后,李承志足足琢磨了一晚才想明白的。但思來想去,他駭然發現,無論站在何種立場,好像都應該支持元恪!
佛門也罷,門閥也罷,堪稱南北朝時期的兩大毒瘤。莫說李承志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這兩種反人類、反社會的崎形怪物必然會除之而后快。
便是從造反的角度出發,若想子孫后代將這天下坐的長久一些,佛門與門閥也絕對是他成功路上必然要掃清的障礙。
難不成還能留著?
結局不言而喻:便如東漢,群雄并起,三國鼎立。
又比如兩晉,當皇帝都當的窩窩囊囊。
也不是沒有掀桌子的,就如隋。但人家能扶你起來,就能將你按下去。
要么就如唐一般用溫水煮青蛙的方法。但終其一朝兩百余年,也沒有消除門閥的影響,最后還得麻煩人家黃巢,像推土機一樣的平鏟過去……
推土機好當,但結局必然不怎么美好,九成九會成為天下之敵,被群起而攻之。
李承志既不步楊二后塵,也不想當黃巢。他覺的,冷眼旁觀就挺合適。
坐看元二革舊立新,沖鋒陷陣,而后風起云涌,天下大亂……
等合適的時候,他李二冒出來撿便宜就行……
包括元恪正在做的打壓門閥、世族,扶持寒族、庶民等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又如抑制佛門、鞏固元宏的漢化成果等等一系列調和階級矛盾的手段,及清理隱戶、收歸土地國有,增強國力等等等等,李承志都是舉雙手雙腳的支持。
等于他想干,而且到時必須要干的事情,元恪全都會提前幫他趟一遍水……
雖然元二注定會失敗,到等他再接力時,難度絕對會小好幾倍。
那他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