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寨已然立了起來,三軍盡皆回營。而后李承志將一干重將盡至召至中寨,讓李松等于予其演示著回回炮。
宋元史書上將回回炮吹的神乎其神。當然,以南宋之前的人力或畜力投石機而言,配重式投石機確實可以稱得上的劃時代的產物。
試想一下,數十、上百、乃至數百人與馬拉動一架投石機的場面:壯觀談不上,笨重倒是真的,而且誤傷的機率還很大。
至于威力……需三百人馬操作的石炮,才能將五六十斤重的石彈拋至百步遠。
如果不貪大求全,只當作普通的攻城輔助工具,配重式投石機可發揮的作用還是很大的。
像眼前這一架:炮架高近七尺,桿長丈五,配重鐵重三百斤,可將八十斤重的石彈拋至兩百步以外。
如果只用來摧毀城墻,可將距離減半,再將石彈減至五十斤,絕對一砸一個坑。
而這么遠的距離,即便是可遠程攻擊的城弩之類,對炮機和炮兵的殺傷力也已微乎其微。
所以看李松演示后,一眾軍將看的雙眼直放光,跟見了絕世珍寶的賊一樣。
“神物……神物……”
源規、元昭等人無一不是滿臉興奮之色,連連驚呼。
李韶與楊鈞也很激動,但相比源規等人就鎮定多了。
畢竟他們已然見識過了天雷,此物與之相比,威力就差了許多。
但好在李承志并未藏私,且制造工藝也無多難,倒是很快就能用于戰事。
瞅了好一陣,李韶低聲問道:“此物是否難制?”
只是將人拉式改成了配重式,與之前的投石機大同小異,技藝稍微熟練些的工匠看一眼就會,有何難制的?
李承志不假思索的回道:“極是簡單,故而盡要落入敵賊之手……”
“那就盡快上報朝廷!”
李韶斬丁截鐵的勸著李承志:“此器必會大放異彩,青史留名也并非不可能。朝中諸公皆具慧眼,必不會使此物埋沒,因此某斷定,不論能否在此戰中建功,朝廷必有封賞……”
都已經準備造反了,我要那么多的功勞有何用?
正這般想著,無意中看到李韶的眼神在往外瞟,順眼看去,李始賢站在家臣之后,饒有興趣的看著李松等人擺弄著投石機。
對啊,自己雖用不著,但可以封給父親。
枉自己還費盡心思的想著如何讓父親積累些戰功,怎就未想到將此物當做晉遷之資?
歷史上,造出回回炮的阿老瓦丁被忽必烈授爵宣武將軍,世襲副萬戶候,足足傳了五代。
若非蒙元被明太祖推翻,估計還能世襲好幾代……
這東西如今足足被自己提前了七百年,不說絕后,但至少稱的上空前。不看源規等人,興奮的臉都紫了。
李承志估計,以此換個縣子或縣男的封爵應是十拿九穩。再稍稍立些戰功,讓父親連遷兩三品應該不算難事。
他稍稍提起了些精神:“那就報,稍后我便讓李大寫封呈奏,并一應圖紙用八百里加急送往京中。”
楊鈞滿臉鄙夷:“你那家臣才當了幾日官,懂得什么公文格奏?還不如老夫來,寫罷讓李懷德具名便可……”
關系已然熟的不能再熟,李承志無可無不可的點著頭,連聲謝謝都懶的說。
看他盯著擺弄石砲的一眾人,似是意興闌珊,楊鈞又鬼鬼祟祟的湊了過來:“某問你,除了天雷,你是否還藏了什么好東西?”
李承志沒來由的生出一絲警惕:“何出此言?”
楊鈞往不遠處一指:“你父、李大,并諸多李氏家臣皆是興致怏然,擺明都是今日才知這石砲之利,唯獨就你百無聊賴,連看都懶的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