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志多長時間沒有入宮了?
自他六月初從北鎮歸來,至如今是兩月余,整整七十余日。
根本不用算,高英的心里記的清清楚楚……
看著高文君頭上的那枝步搖,高英總覺有些眼熟。稍一思索,便想起了大兄高猛的表妹魏瑜也有一模一樣的一支。
倒非她細心,更非過目不忘,而是那枝金釵意義非凡。無論對高文君,還是高猛、更或是高肇都寓意深遠,聽的次數多了,自然就留了心。之后見了魏瑜,便多瞅了兩眼,所以有些印像。
此時再看老神在在的李承志,高英更是怨氣滿腹,恨不得沖下殿去咬他兩口。
你個挨千刀的……
也是怪了。
不知暗暗告誡過自己多少次,好似早已對他死了心。但甫一見到人,往日的一幕幕就不由自主的就浮上心頭。
若非李承志,她早中了胡允華的毒計,香消玉殞……
還是李承志,孤身為她擋劍,不然她早被刺客一劍穿心……
依舊是李承志,不辭勞苦,拼著病體連日繼夜的為她施針問藥……
如此算來,她已然被李承志救了三次性命。
更何況,還有那一夜的顛鸞倒鳳……
高英的心禁不住的軟了一下,但依舊怨氣難消,咬牙譏諷道:“你倒是有情有義?”
李承志施施然的拜道:“微臣惶恐,只是盡了本分而己。”
“本分……呵呵,你還知道本份?”
高英氣的直冷笑:“你若惶恐,就不會屢召不至。你若知本分二字,就更不會置身事外,等著看朝廷、看我高英的笑話……”
與兩月前,李承志在殿中質問元英之時的囂張無忌、橫眉冷對相比,此時不知恭順了多少倍。
但正因為如此,高英反倒更為惱火。
去官降職,將他一貶到底之時,李承志在做什么?
在游山、玩水、賞花、釣魚……
收回賜宅、追回封賞之時,李承志又在做什么?
揮豪潑墨,寄情于山水之間。
一篇《陋室銘》不徑而走,名燥一時。之后的半闕盈聯,更是讓京中不得志的官員奉為至寶,爭相傳頌: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好啊,既然你什么都不在意,那孤隨了你的意便是。
本以為等褫奪公爵,收回先帝御賜之丹書鐵券之時,都不一定能逼得李承志服軟。但誰想,只是幾句退婚的謠言,竟就讓他坐不住了?
要知道李承志的軟肋在這里,高英何苦費那般多的心機和周折,早就找個由頭,將高三娘和魏瑜全關起來了。
如今算是意外之喜。
只因真要到褫奪勛爵、收回鐵券那一步,李承志依舊無動于衷,那便說明他對朝廷是真的心如死灰,與她更是破鏡難圓。
但為何,反而更氣了呢?
不求你對孤如對高三娘這般,跑去哭訴兩句你便能為她不計榮辱,委屈求全。便是只做到十之二三,孤做夢都能笑醒……
看他默然垂首,高英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怎不言語?當日怒斥廣陽王等人的辯才呢?一紙駭退十萬兵的智謀呢?難不成是心中有愧?”
我愧個毛?
便是愧對全天下人,其中也絕對不包括你高英。
李承志抬起眼簾,直視高英:“若臣不知本份,就不會諫諍直言。更不會落的如今之下場,還安之若素……”
“你那是諫諍嗎,你那是構陷!”
高英臉色倏然一冷,“李承志,朝野皆傳,你有天人神通,可斷未來之事。但孤清楚,諸輔清楚,你自己更是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