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春第五八一章 不安好心
李韶突的一頓,臉色黑上加黑。
誰能料到朝廷詔告天下,拜奚康生為帥征討高肇的圣旨都還未到關中,奚康生就白龍漁服,先一步入關?
而且還來的那般巧!
李承志西去之后,李韶權衡左右,最終決定還是依李承志之言搏上一搏,行養寇自重之計。
當時高允已然授首,高肇之密令并偽造的矯詔已被李承志交由李韶,元琛自然不知高肇已然起兵。
而他遷任涇州刺史才只數月,根基尚淺。且本身之才能、智計也就平平,是以李韶欲謀算于他,并非難事。
時張敬之為涇州別駕(刺史佐官),楊舒為治中,前者領軍,后者理政,若想架空元琛,堪稱手到擒來。
三人正自謀劃,如何使元琛驚覺高肇已反,不得不猝然起事。還要控制到恰如其分,不能使元琛實力太強,以免禍亂關中,又不能使其太弱,三兩下就被打殘。
但三人還未商量出個頭緒,奚康生突然就到了涇州府衙。
元琛一臉懵逼,不知就里,李韶卻是騎虎難下,左右為難。
不論任何朝代,官員擅離治地必是大罪,且原、靈二州近萬大軍已進至蕭關,根本瞞不過連任華州、相州、涇州刺史,前后已于關中履職近十載,親信耳目無數的奚康生。
所以他就是想躲都已來不及……
李韶無奈,索性拿出了李承志給他的密令,圣旨,只稱高允是自西而來,經過原州(原高平鎮),被他偶然察知高肇已反,將其遣予元琛傳訊的高氏親信盡數截殺。
而后又恐錯失良機,是以才先斬后奏,擅自出兵,并聯絡張敬之并楊舒,欲將元琛一舉成擒。
常言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便是將官司打到京城,太后與朝臣也絕不會說李韶的半個“不”字。
奚康生自然不會怪他,反倒贊不絕口,稱他剛毅果決,應機立斷,為朝廷息了禍端,實乃明智之舉。
但不知是不是他聽聞了什么消息,還是故意詐唬,竟問李韶,這密令并矯詔是否李承志送來。
好在李韶城府頗深,回的滴水不漏。而奚康生就如上癮了一般,更如逗弄李韶,時不時就會提起。
有完沒完了?
縱是李韶頗有涵養,且為其屬官數載,向來對奚康生恭敬有加,此時臉色也禁不住的難看起來。
他方要暗諷幾句,但起抬頭時,卻發現奚康生并未看他,而是盯著楊舒。
再看楊舒,雖不至于瞪目結舌,但依舊被震的滿面驚容,直勾勾的盯著奚康生,仿佛要看出花來。
李韶茅塞頓開:好個奚康生,見自己半絲口風都不漏,竟又詐唬起了楊延容。
幸好自己有先見之明,莫說是楊舒,便是在張敬之面前,也從未提過有關李承志還活著的只言片語。
不但如此,接到朝廷邸報,稱李承志已被高肇害死之時,他還假模假樣的掉了幾滴眼淚。
見楊舒似是傻了一樣,奚康生好不驚訝:“連你也不知情?”
“笑話!”
便是往日之上官,今日之主帥,楊舒也是照懟不誤,“下官只知李承志已被高肇害死,何時聽聞過他尚在人世?”
稍一頓,楊舒又怒視著李韶:“元伯兄,奚公所言當真?”
奚康生好不失望。
他兩任華州刺史,與楊氏子弟多有來往,豈不知楊舒之秉性?
楊舒性情耿直,又嫉惡如仇,若是知悉內情,定然做不到滴水不漏,至少瞞不過他的眼睛。
如此模樣,看來是真不知道。
但也并非無一絲收獲。
楊延容如此盛怒,且質問李韶,豈不是也如自己一般,認定李承志絕無那么容易就被高肇害死?
“延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