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春第五九四章 軍校
李承志沒有特地強調過,所以麾下對他的稱呼五花八門。
如李氏家臣自然呼他為郎君,如皇甫等舊部,則呼他為將軍。而之后歸附新臣,如來自秦梁二州的任氏、趙氏等,則又呼他為“國公”。
而如李始良,雖是嫡親伯父,但至多也就是私下與他相處時,喚他一聲“承志”。但凡議室、秉報之時,自然也是尊稱。
所以別看張信義大言不慚,敢在達奚面前呼李承志為“妹婿”,但真見了人,便是借個十個膽,他也不敢造次。
他恭恭敬敬的站下堂下:“將軍,達奚已將六鎮降民處置妥當,各部首領、族長皆無怨言,頗為信服……”
李承志只是輕輕點頭,又嗯了一聲。
達奚干好了才是天經地義,干不好才叫出奇。
他做了那么多的鋪墊,讓李顯當了那么久的壞人,達奚要連這個好人都當不好,那也就太失職了。
見李承志不置可否,張信義又有些患得患失:“就是不知,之后會不會有隱患?”
隱患?
張信義的隱義,指的應是給達奚的權力是不是大了些?
其余不論,六鎮親附之民多為未漢化之胡族,并已逐步被胡化的漢民。達奚頂著奚康生這桿大旗,一時風頭無二,若是過于放權,難保不會尾大不掉。
李承志微微一笑,由衷的贊道:“至多月余,李豐就會班師,李亮在兵工廠的差事也能稍緩一緩,到時還會擴軍,我自然會做安置,你大可不必擔心……”
又要擴軍?
張信義只當是李承志為了安置那萬余六鎮丁壯,卻不知李承志是想軍改。
如今的西海,沿用的依舊是元魏的軍制:一衛共一萬兵,分為十軍(營),各一千人。一營兩旅,各五百人,其下又分五隊,各百人。
其余不論,只是一衛十營,就不是一般的臃腫。也不只是李承志如此以為,而是凡領軍之統帥無一不知。是以元魏以后,衛逐漸縮小編制,直至唐時撤消衛,化為約千人左右的折沖府。
既然遲早要改,那還不如早改。
李承志準備嘗試一下相對扁平化的二二制:一衛兩府,一府兩營,一營兩旅……加上后勤兵種,每衛差不多五千人。
缺點暫時不知道,但優點顯而易見:易管理,易通訊,易倥制,晚指揮,適合小規模機動作戰……
如此一來,就可以乘機擴編舊軍,將戰兵一軍分為兩軍,一營分為兩營,而后補以新卒。
到時這萬余六鎮民壯皆會打亂編入各營,使其成為一般散沙。是以便是封達奚為衛將,所統之兵也是舊中的新,且舊多新少。
再者凡旅以上之將領,皆為李承志精挑細選,無一不是唯李承志馬首是瞻之輩,便是達奚腦生反骨想做點什么,也要看下面的人答不答應。
聽李承志早有準備,張信義略有些慚愧:“是屬下莽撞了……”
“防患于未然自然是好的,你有此心,殊為難得,怎能是莽撞?”
李承志惠爾不費的夸贊著,“日后但凡察覺我有行差踏錯,或是有不妥之處,盡可來讕……”
這就有點鼓勵下屬打小報告的意味了,但李承志也是無奈之舉。
不看凡西海上下,凡高層軍將、官員,李氏已達六成。如早些不進行分化,或是樹立新派系,難保有一日他不會學朱元璋對付淮西集團一樣,大殺特殺。
因為苗頭已經出現了……
暗暗嘆息,李聰又在堂外秉道:“郎君,諸位將軍已在大殿恭候……”
“好!”
李承志站起身,邀著張信義,“一道去吧!”
張信義起身應是,緊隨其后。
關衙高有五層,凡西海之軍、政兩部,在城中皆有衙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