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軍最近手頭上事情比較多,而且比較雜,錦繡園的工程在有序推進,正計劃著國慶期間一起開盤——大明房產自從拿了第一塊地之后,開發特點跟其他公司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房產公司開發時總是控制著節奏,一年也就開盤兩期,慢慢地去吊買家的胃口,同時,一步一步地調高價格。
這樣一來,還能營造出一種緊張的氣氛,讓人充滿了緊迫感,等到開盤的時候,便迫不及待地去搶購。
很多大的公司,尤其是一些港資房產公司就做得更惡心了,先是借助著令人炫目的品牌效應,贏得地方上的大力支持,然后以低價拿下一大塊的土地,拿到之后,再分割成若干個板塊,每個板塊還要再細分一期二期三期四期的,也不急著開發,等開發到一半左右,大約已經過去五六年時光。
這五六年里,周邊的低價不知道翻了多少,剩下的地塊他們甚至都不用自己開發,轉手一賣地皮,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但大明公司的節奏就是快速拿地,然后快速推進,快速出手。
馬光明信奉的原則就是,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
當然,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只有這樣,大明房產才能快速把錢撒出去,然后快速把錢圈回來,在一撒一圈之間,完成資本的積累。有時候甚至不惜略低于市場的價格出手,為的就是能迅速回流資金。
那邊風華園還要收尾,這邊錦繡園就已經準備一起開盤。鄭亞軍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偏偏馬光明還讓他負責商業綜合體的開發,店鋪也準備在十一期間開售,把除了自持的部分留下外,其余全部售出。
前期的廣告投入也是不菲,錢花得像流水一樣。
但這畢竟也是新區第一塊商業地產,陽江的有錢人素來喜歡購置店鋪門面,然后租出去收租金,也算是留給兒孫的一個長期飯票,跟過去的地主老財,一有錢就喜歡買地一個德行。
因此前來咨詢、預定的人并不在少數,甚至有人一口氣預定了相連的幾個店鋪,為的就是將來能夠打通,形成一個大的店鋪,這樣的租金價格比分割下來租賃要劃算得多。
此外,鄭亞軍還要負責去南都招募商業人士,畢竟他對經營商業綜合體也不在行。
但在南都混的人,沒幾個愿意回到陽江這樣的小縣城來,這對于他們這些,在大城市已經成功站穩腳跟的人來說,是很難接受的一個選擇,這樣似乎就把自己歸入了在大城市混不下去的一類人當中。
他們還是小看了大明商業的野心!
招募了兩個多月,才勉強招募到一個有幾年工作經驗,在南都一家商場擔任過副總的人,名叫姚柏林,三十幾歲。
面試的時候,馬光明一度懷疑他的履歷上寫錯了年齡,因為他的簡歷里雖然沒有寫什么人生故事,但馬光明從他臉上,看到了很多人生故事——這人要說他五十歲,都會有人相信!
馬光明并不算太滿意這樣的結果,因為他的目標可不僅僅是在陽江開一家大明廣場,而是要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大明房產不斷擴張,要把大明廣場開遍各大中小城市,換而言之,他要招募的,是一個能夠帶領千軍萬馬的統帥,而不僅僅是一個可以沖鋒陷陣的戰將。
一個先鋒容易得到,一個帥才那就可遇不可求了。但眼下也沒時間等,只好先將就著用用。誰讓陽江縣只是一個小小的縣城呢!
這也是很多小城市發展的一大瓶頸,沒有大的產業,吸引不來大量的人口;沒有大量的人口,就沒有足夠的市場;沒有足夠的市場,就吸引不來大的產業。久而久之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人口源源不斷地被大城市吸走。
這也是城市化發展的一個必然,農村人口逐步向城市集中,小城市人口逐步向大城市集中。這樣的規律,馬光明自問是沒有能力扭轉和改變的,他所作的,只能順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