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希寧把李道義拉到一邊,笑嘻嘻地說道:“你這下知道,我們集團為什么要為紅旗建筑公司說話了吧。”
李道義頭點得像小雞啄米,這下還有什么好說的,人家也就是左手換到右手而已,一建這邊的分公司要想繼續承接到大明集團的工程業務,還能不分點給紅旗建筑公司?更何況紅旗公司也沒有獅子大開口,只是要了一小塊而已,要求并不過分。
對于一建公司來說,他們拿到工程就等于賺到了錢,至于分包給誰做不是做呢?
孫希寧小聲說道:“你們跟祥茂公司結款,是一季度一結呢,還是一年一結?”
李道義不明白他的意思,但還是回答道:“我們跟所有的承包公司都是一樣,每個季度結上個季度款項的百分之四十,其余的累計到年底,再結全年的百分之三十,等全部工程完工完成驗收之后,再結清全款。”
孫希寧點點頭,這樣的結款方式在安州地區很流行,有的公司是三三四的分別結款,有的是四三三,想做多少就拿多少,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一線工人會這樣,分包的建筑公司必須拿出錢來墊付,否則就接不到活。
“那你們接下來,能不能給祥茂公司結賬的時候,緩一兩個月結清預定的賬目呢?”孫希寧壞笑著試問道。
李道義一瞬間就明白了孫希寧的意思,但他還是猶豫道:“這似乎不太好吧,畢竟有違我們公司跟他們的合約,散出消息來,對我們公司的信譽也不利……”
孫希寧笑道:“你們這么大的公司,找下面二包三包公司的問題,那還不是想怎么找就怎么找么?”
這樣的話刺骨刺心,一建公司不按時支付工程費用的事情,就像現如今的很多一包公司那樣,屬于常態化的現象,但即便如此,他們也會找一個比較合適的理由來搪塞,比如工程上有一些問題需要改進之類的。
也就是說,不按時支付工程款項,都是有著合理的理由。關系好的二包三包,到期就能拿足款項;關系一般的、逢年過節也沒有登門拜訪的二包三包,就等著吧。
但對于下面的二包三包公司而言,這筆款項足以決定公司的生死存亡,因為之前的很多材料費都是他們自己墊付的,人工工資春節前不到位的話,又會引來新的麻煩。
李道義嘿嘿一笑,他心里很清楚,祥茂公司的老板康祥茂跟一建下面的一個分公司的老板是好朋友,而這個分公司老板恰恰是李道義職場上的競爭對手,原本李道義就沒打算按時支付給祥茂公司工程款,現在好了,理由都不要找了,直接跟一建公司的大老板透個風,就說這是大明集團的意思,估計大老板也沒什么意見。
既能夠整治了一下對手,又不用背上任何責任,還不至于跟競爭對手關系鬧崩。李道義突然覺得自己竟然能夠做到一石三鳥,還真得感謝孫希寧。
馬光明并不知道孫希寧背后整出這個招來,他正忙著安排趙遠章整治隊伍結構,尤其是針對那些小隊長,召集到一起開了個碰頭會,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以后有什么想法可以去跟趙遠章提,但決不允許出現類似的現象。
根據馬光明的安排,趙遠章找人鼓搗出了幾個合同來,一線工人簽下合同,跟小隊長們簽下合同,白紙黑字寫明來了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其中就明確規定了,在工程施工尚未結束的時候,無故離開工作崗位,原有的工錢將扣除一部分。
同時,也規定了如果公司年底不能按時足額支付工錢,那么公司將根據延誤日期來給予一定的賠償。
至于小隊長們,合約里也寫明了,他們的待遇要稍高一些,同時,年底的績效也會高于一般工人。
“以后每接到一單子工程,就要跟所有人簽下合約,而且,施工階段要給工人們買好保險——建筑隊里一旦發生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