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應著沈媽的要求,沈芮特意穿了件從頭到腳的長羽絨服,帽子圍巾手套一應俱全,把自己裹得可謂叫嚴實,別說她本身就寒暑不侵,外面二月的風吹不到她什么,就是寒冬臘月,她這保暖措施也足夠了。
沈爸和印臻都有著不俗的垂釣技術,花了些時間,探明之前投放魚苗生長的同時,他們也釣上來了一條大草混,一條鰱魚、一條估摸有二斤左右的鯉魚,兩條鯽魚,上午的主菜也就有了。時間的關系,湖里的魚還有很大的生長空間,
回程的路上,沈芮和沈爸說著再往湖里加魚苗,種藕的打算,她們這處小湖,經過規整后,相對而言不算太小。而且還是活水,池底有地下泉眼,只去年嘗試投入的那點兒魚苗是遠遠不足夠的,還要往里面繼續豐富生態鏈,讓湖里的物種更豐富一些。
“還可以種點兒菱角,我媽愛吃菱角米!”沈芮記得沈媽的喜好,貼心的出著主意,水靈湖養出來的菱角米,今年會讓媽媽享享口福。
“現在天暖和了,是都可以安排上了!”沈爸點點頭,對于打理小湖,很有興致。家里的民宿,已經很有流程,需要他做的地方并不太多,便利店那邊,其實大伯一個人都能看顧過來,目前還不需要太多人手,剛好趁著他現在有時間,可以盯著這些雜事,盯著山上果木的成長。
芮芮買的都是成株,他這些天上山尋摸看過,都已經扎穩了根,馬上開春抽枝條,今年估摸著會有一番收成,還是要好好看顧的。果木和莊稼一樣,都有些靠天吃飯,不經心是養不出好果子的。
自家湖里產出的魚鮮,最終在沈媽的巧手下,做了沈媽拿手的水滑魚,做了道酸菜魚、一道鯽魚豆腐湯、一道紅燒鯉魚,正兒八經的水靈河鮮,不負沈芮的期許,鮮美滑嫩,完全沒有一般普通魚的腥味,入腹潤美至極,讓沈爸沈媽贊不絕口。
“果然,還是自家的好山好水養出來的魚好吃,等再長長,現在不是說有鮮貨運了嗎,咱們也打包充氧,弄一些寄到上京,給親家嘗嘗!”沈媽盤算著安排,爹娘小弟他們,回頭有時間叫他們來家嘗嘗或者送過去都方便,唯有親家,遠在上京,他們得想法子送過去。
小印這孩子,無論是對芮芮還是對家里他們,可真真的是無可挑剔的好孩子,親家讓這么好的小印留在他們身邊,這般體諒他們,投桃報李,有什么好東西,沈媽可不就為親家惦記上了,總覺得,得好好補償補償。
若是今年親家有時間過來小住,那就更好了,魚鮮這東西,還是剛上岸最新鮮?!败擒菒鄢晕r,小印也愛吃,河蝦別忘了多投一些進去!”
海里大蝦有大蝦的味道,河蝦有河蝦的鮮,在做安排上,沈媽第一個惦記的,就是倆孩子的喜歡。
“好咧,我都記著呢!”沈爸拍了拍手里的筆記本和筆,上面已經寫了不少打算和細節性的安排,他做事一貫的仔細?!吧俨涣说?,小蝦米可以給小魚當食物,少不了投放的?!?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沈爸雖然不是太了解所謂的生態生物鏈,但是自古相傳的老話,又多年靠海靠船吃飯,還是有很多心得體會的,再加上和沈芮印臻的參考,已然把規劃做的有模有樣,小湖預備投放的物種,生態平衡而豐富。
他們把小湖打造成一個能夠自如供給的天然循環,不準備投放人工飼料之類的,自己吃,就是為了吃這份天然,若是用飼料養魚,沈芮自問,她費那么大功夫何苦來哉?
春風送暖百花開,最是明媚春來到。
隨著時間的流轉,氣溫上調的同時,東崖村的春色也提早來臨,地里的麥苗開始抽條,滿滿望去,田里一片碧綠,楊柳抽出嫩綠的枝條,隨著春風搖曳,似乎因為春風的到來,天地間一片生機盎然,春光明媚。
因著聚靈陣聚靈定風水藏風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