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琦,府邸。
此時已經(jīng)是晚上了,然而韓琦卻是一點睡意都沒有,最近朝廷之中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可以說是震驚朝野,作為樞密使,身上肩負著掌控國防的重任,韓琦自然也是不敢怠慢。
其實,那天趙禎將韓琦留下,并不是為了指責他或者說是刁難他,而是提前向他透露了這個消息。
那就是,李元昊,早在去年的十月十一日,在野利仁榮、楊守素等親信大臣的擁戴下,在興慶府南郊筑壇,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國號稱大夏(史稱西夏),改元天授禮法延祚。并大封群臣,追謚祖父和父母謚號、廟號、墓號。又封野利氏為憲成皇后,立子寧明為皇太子。諧西涼府祀神。
而在今年正月的時候,李元昊以臣子的身份,遣使到宋給宋仁宗上表,追述和表彰他的祖先同中原皇朝的關系及其功勞,說明其建國稱帝的合法性,要求宋朝正式承認他的皇帝稱號。
這件事情,在歷史當中,被稱作是西夏獨立,是一件大事。只不過,因為正月的時候,整個汴梁,從上到下,都處在一片安逸祥和的氛圍當中,趙禎自己也想要過一個好年,于是在知道這件事情之后,趙禎密而不發(fā),表面上依舊在重視著新蹴鞠大賽的事情,然而,私下里趙禎卻是一直在為西夏的事情發(fā)愁。雖說趙禎確實看韓琦有些不順眼,但是,若要論帶兵打仗鞏固國防,他又不得不依靠韓琦的力量。另一邊,趙禎也想著要從這次科舉考試當中,選出一些能人來解決這個問題。
要說這李元昊,也是一位風云人物,作為西夏的開國皇帝,他在政治和軍事方面,都頗有建樹。
在正式稱帝建國前,李元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文化措施。首先廢除唐、宋“賜”給黨項王族拓跋氏的李、趙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己更名曩霄,號“兀卒”。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改宋建元明道為“顯道”,以避父諱, 次年,自建元開運,又改廣運。改元顯道的這年(1032年)三月,李元昊向境內(nèi)黨項部族下達了“禿發(fā)令”。他率先自禿其發(fā),即剃光頭頂,穿耳戴重環(huán)飾。強令部族人民一律執(zhí)行,限期三日,有不從者處死。一時黨項部民爭相禿發(fā)。 在服飾上,李元昊“衣白窄衫,氈冠紅里,冠頂后垂紅結綬” 。官員則按等級職別規(guī)定服飾。庶民百姓,只準穿青綠色的衣服,以別貴賤。
其次,在他繼位之后即著手創(chuàng)制一種記錄黨項族語言的文字,即西夏文字。他在戎馬倥傯中,還親自籌劃和主持創(chuàng)制文字的工作,命大臣野利仁榮等整理演繹,編纂成12卷。有的史書記載稱之為“蕃書”。李元昊下令尊為“國字”頒行,凡紀事盡用蕃書。又設立“蕃字院”,以傳授學習,推廣使用。在對遼、宋朝往來的文書中,都使用兩種文字書寫。此外,李元昊對黨項族原來的禮樂制度深受唐、宋的影響,不以為然。他對大臣野利仁榮說:“王者制禮作樂,道在宜民。蕃俗以忠實為先,戰(zhàn)斗為務,若唐宋之縟節(jié)繁音,吾無取焉。”他銳意改革,提倡以“忠實為先,戰(zhàn)斗為務”講求實效的精神來指導禮樂改革,在“吉兇、嘉賓、宗祀、燕享”諸場合中,“裁禮之九拜為三拜,革樂之五音為一音”。簡化了禮樂制度,下令照此遵行,有不遵守者,格殺勿論。
李元昊還在建國稱帝之前,在政治、軍事制度方面已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建設。政權機構的建置,基本上是仿照中原的制度。李元昊顯道二年(1033年)五月,升興州為興慶府,定都城。李元昊仿宋朝官制建立起一整套與宋朝大同小異的中央與地方官制體系。李元昊十分重視軍隊的建設,在取得河西走廊之后,著手整頓軍隊,在原有部落軍事組織的基礎上,建設正規(guī)的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