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巢體育場。
在陳晨拿到蹴鞠走向罰球點的同時,坐在老陳身邊的陸垚,不由得回想起了自己之前曾經專門做過的關于點球勝負策略的一篇課題文章。
罰球點球的技術動作環節有以下幾點:擺好球,將球準確而平穩地擺放在罰球點上。決定射門角度,罰球隊員在罰球點球時采用什么部位擊球、將球射到哪里、球的屬性特征(地滾球、低平球、半高球、高球)等等。一旦決定之后,即使守門員看穿自己的射門意圖,也要按已決定的方案來完成射門。因為在這過程中不按著預定的方案來射門,罰球者可能會產生猶豫,導致動作上的錯誤。注意力集中,不要去看守門員以及觀眾席上的球迷,以免受他們的干擾,眼睛始終盯著球,兩耳傾聽裁判的哨聲。或者試圖讓對方守門員更加緊張,如給對方一個眼神,眼睛始終盯著球門的某一個位置。助跑,一般采用5-6步完成助跑,在這過程中要輕松自然,也可結合節奏的變化及假動作來欺騙守門員。擊球,隊員要根據自己的技術特點,運用自己最擅長的腳法來罰。一般來說,腳內側具有觸球面積大、準確性高的特點,貝利都是采用這種腳內側的固定腳法來罰球,而且從沒有改變過。??
2009年3月下旬,利物浦約翰莫里斯大學的體育運動科學總監蒂姆·凱布爾教授公布了一項“完美點球方程式”,理論上球員只要按“完美點球方程式”罰點球,命中率就是100%。研究組利用天空體育電視臺在球門后安裝的高清鏡頭進行了精
確分析,從而得到了這樣一個“完美點球方程式”。“完美點球方程式”由很多因素組成,但要讓這個方程式完美體現,還得完成下面這些步驟:1)射門速度至少104.6??km/h;2)助跑距離禁區線到點球罰球點,分5-6個碎步完成;3)罰球時足球的飛行角度在20°-30°之間;4)足球在越過門線時的位置,在球門上角距門楣和立柱均0.5m范圍以內。
在罰球點球時,罰球隊員可選擇角度進行罰球點球和朝球門中心附近大力抽射這兩種方式。同樣,守門員也有兩種防守方式選擇:撲向兩邊和站著不動。罰球者每次做決定之前,必須是個完全的秘密,只有他自己知道是大力直射還是選擇角射。
世界杯和歐洲杯歷史上罰球點球決勝負總共37場,總共點球進球45個。圖1的球門區域劃分圖和各區進行球數可以看出:球門2區、5區、8區是最容易防守的區域,這3區是守門員一開始就站定的位置,只要守門員不冒險撲向兩邊,基本能守住該球,分別罰進球3、2、3個,3區進球總數才占總罰球點球進球數的
17.8%。1區、3區是罰球者最喜歡射的區域,因為罰球者一般采用腳內側的腳法來罰球,腳內側觸球的面積是最大的,就很容易把球射進這兩個區域;雖然這兩個區域也是守門員重點防守的地方,守門員通常會孤注一擲,撲向某個角,但這兩個區域仍得分是最高的,兩區罰球點球進球分別是10個和8個,兩區進球之和占總罰球點球進球數的40%。4區與6區、7區與9區是守門員防守最薄弱的地方,因為守門員撲救球時要移動騰空整個身體要花一定時間,在這過程中只要球速足夠快,守門員基本上撲不到點球,兩區進球之和分別為7和12個球,兩區進球之和占總的罰球點球進球數分別為15.6%、26.7%。這4個區對于罰球者來說也是個挑戰,因為踢出半高球和高球的技術動作不好把握,所以罰球者在平時的訓練中需加強練習,掌握好罰球點球的關鍵技術動作。
比賽踢完120分鐘以后,比分還是平局,足球比賽進入罰球點球決勝負的環節。通過分析世界杯和歐洲杯歷史上37場罰球點球決勝負的比賽顯示,選擇先罰球的一方占有一定的優先優勢,球隊獲勝的場數是23場,占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