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涉及到雙方婚姻是否幸福的關(guān)鍵,但是這里面有一個細節(jié)問題,就是只能是男方相看女方,而女方不能相看男方,這一點對于女方來說就有點不公平了,但是古代都是“男尊女卑”,女性的社會地位比較低,因而在當時就沒有什么不妥的。
相媳婦一般都是男方派一位親人或者是未來的婆婆到女方家相看,如果看上了媳婦就要用一支釵子插到媳婦的帽子上,稱為“插釵子”;如果沒有看中,就要留下一兩塊彩綢,為女方壓驚,同時傳達一種信息,告訴女方這件事不成了。不過陸垚和韓韞玉的婚事還跟百姓們不太一樣,也算是政治聯(lián)姻就是了。
在第一階段的禮儀完成之后,接下來男女雙方之間的聯(lián)系,雙方提出來的各種要求,就完全靠“媒人”從中傳話了,如果雙方在“下定”之后一年之內(nèi)沒有成婚,那么在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男方就要準備過節(jié)有代表性的禮品以及肉類和酒水送往女方家里,一般根據(jù)自己的家庭狀況,隨意就行,沒有特殊的要求,而女方家里則要回贈一些食品或小禮物,以示友好之意。接下來的時間就要正式“下財禮”了,商量具體的成婚日期,最后是“過大禮”。迎親的前一天或者當天,男方家要送來“催妝”的官披和花粉之類的新娘用品,女方家則要回送一套公服及花幞頭之類的新郎用品。最后便是關(guān)鍵時刻——娶親。
迎娶的前一天,女方家還要派人到男方家掛帳子,在古代,一般人家的床頭上都要掛上帷幔,幔布可以拉開合上,帷幔和幔布的材質(zhì)一般根據(jù)四季會有所變化,夏天用比較薄的紗質(zhì)材料,冬季為了保暖則要厚一點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
女方家來男方家主要就是來裝飾這些帷幔,這些東西原本就屬于嫁妝的一部分,根據(jù)家庭狀況或豐或簡。此外還要精心地鋪設(shè)床上用品,并在床上用花生或栗子、大棗擺出一些圖形和文字,一般都是寓意早生貴子之類的,稱為“鋪房”。
男方家還要對來鋪房的女方家親人進行招待,奉上一些茶點,或者賞賜一些金錢,做為“喜錢”。
“鋪房”是迎親前的序曲,表示迎親大戲即將拉開序幕了,無論男女雙方以及家人都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做為人生當中的重要時刻即將到來。
第二天便是迎親的正日子,男方家早早地做好了準備,接新娘的婚車或者轎子也進行了全新裝飾,新郎官則要騎上高頭大馬,滿身披紅,鑼鼓樂隊一路吹吹打打,來到女方家門口。
女方家也做好了準備,熱情招待這支迎親隊伍,送上彩緞,酒水和點心,這時候樂隊開始奏樂,催促新娘盡快化妝上車,叫“催妝”。新娘上車或者轎子以后,這些車夫或轎夫并不急著走,嚷嚷著討要喜錢,這個叫做“起擔子”,男方家賞賜了“喜錢”之后,迎親隊伍才熱熱鬧鬧地出發(fā)了。
到了男方家里以后,送親的人和男方的親友們都亂哄哄地討要“喜錢”或者“花紅”,叫做“攔門”,這個習俗在北宋時期是一種既定的儀式,雖然不算正式的禮儀,但是必不可少,這個過程當中司禮還要念一些詞句,主要是烘托歡樂喜慶的氣氛。新娘下了車或者下了轎子以后,早在家門口等候的陰陽先生就開始登場了,他手里托著一個斗,斗里面裝的是谷子、黃豆、銅錢以及干果之類的混合物,抓起這些東西,向門口拋灑,嘴里還念念有詞,小孩子們爭先恐后地搶拾,這個禮儀叫做“撒谷豆”,這樣做的目的據(jù)說是可以鎮(zhèn)住以青羊為首的一些殺神,驅(qū)邪避邪,祈求新人平安。
新娘子這時候,腳要一直踩著青布條或者地毯走,不能踩到地上,前面要有一個人手里拿著鏡子,倒退著走,引領(lǐng)新娘進入到室內(nèi),房間里面要提前準備一頂帳子,新娘子要在這里面暫時休息,叫做“坐虛帳”,也有的人家,直接把新娘領(lǐng)進洞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