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等待第三輪考試——殿試時,就示意要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他,洪皓謝絕了他。登第后,朱勔再次向洪皓請婚,而且送給他大量的錢財,并許以顯官,不過洪皓依舊是堅決拒絕了這門婚事。
宋仁宗時,頗得仁宗寵愛的張貴妃的叔父張堯佐看中了剛及第的馮京,就派人把他拖到家中,并冒稱是皇帝的旨意,還擺出了豐厚的嫁妝,而馮京只是“笑不視,力辭”。
說起陸垚這次參加的省試,其實從題型來看,也是有所革新的,當然,陸垚也是聽之前參加過科舉考試的考生們所說的,這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因為這次考試的主考官,是歐陽修。
從這屆考試開始,流行于仁宗朝歷年科場的“太學體”文風終于被歐陽修淘汰掉。
“太學體”是慶歷四年(1044)朝廷創建太學之后風行一時的科場詞賦、策論文體,其特點宋人多有總結:“務為險怪之語”,“求深者或至于迂,務奇者怪僻而不可讀”,“以新奇相尚,文體大壞”,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講人話,有如時下某些學者以艱澀、怪譎文風寫出來的所謂學術論文。
“太學體”的興起與國子監直講石介的倡導有密切關系,石介看不慣仁宗朝初期流行的華麗文體,在太學講課時,便有意識引導太學生寫文章時使用冷峻、佶屈的文辭,“因其所好尚,而遂成風”。
歐陽修崇尚平實、說人話的古文,很不喜歡“太學體”,所以,借著這次擔任舉主考官的機會,對“太學體”文風“痛加裁抑”,評卷時候,但凡用“太學體”寫的詞賦、策論,都給予極低的評分,將擅長寫“太學體”文章的考生“黜之幾盡”。到了放榜時,人們發現“時所推譽,皆不在選”,那些“太學體”文章寫得得心應手、大家都以為必高中無疑的太學生,幾乎都落榜。
而正是這次考試之中,出現了《刑賞忠厚之至論》這篇文章,當然了,陸垚在這次省試的時候寫的論文也是有借鑒蘇軾這篇文章的地方。
除了這篇文章,其實這次科舉考試在歷史上還發生了一件趣事。
落榜的太學生非常憤怒,等歐陽修上朝時,將他圍堵在路上,“群聚詆斥之”,開道的街司邏吏都無法制止。不知哪一個考生還寫了一篇《祭歐陽修文》,投入歐陽修家中,由于是匿名文章,官府也無從追究責任。
在落榜諸生中,有一個叫劉幾的太學生,深得石介“太學體”之真傳,寫文章好為“怪崄之語”,平日測試,都得第一名,眾學生“翕然效之,遂成風俗”。歐陽修聽說過劉幾的名字,對他的文風很不以然。這次評卷,他看到一名考生的論文寫道:“天地軋,萬物茁,圣人發。”歐陽修說:“此必劉幾也。”提起朱筆,在卷面上大筆一抹,大批“紕繆”。
那一次歐陽修沒有看走眼,拆封放榜時,那篇被他大批“紕繆”的“太學體”論文,果真是劉幾的文章,劉幾自然亦名落孫山。
不過,劉幾也是一個才子,自落榜后,更名劉輝,改攻古文,自是文風大變。兩年后,劉輝再參加貢舉禮部試,順利中榜,進入殿試,殿試考官還是歐陽修。歐陽修閱卷時,看到一位進士的《堯舜性仁賦》,義理、辭章俱佳,忍不住擊節嘆賞,擢為第一人,及唱名,發現這位進士原來叫劉輝。有認識劉輝的人告訴歐陽修:“此劉幾也,易名矣。”歐陽修“愕然久之”。
后世一些學者相信,那首給歐陽修惹來官司之禍的艷詞《望江南》正是劉輝所作,故意托歐陽修之名,意在敗壞歐陽修名聲,以報復歐陽修。但也有人提出異議:“世傳輝既黜于歐陽公,怨憤造謗,為猥褻之詞。今觀楊杰志輝墓,稱其祖母死,雖有諸叔,援古誼以適孫解官承重,又嘗買田數百畝,以聚其族而餉給之。蓋篤厚之士也。肯以一試之淹,而為此儉薄之事哉?”劉輝品行很好,曾乞解官為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