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戰斗中,譚腿以自己獨到的特點,取得了不凡戰績。據史料記載,遼、金的士兵在徒手狀態下更擅長“摔“和“拿“等技巧,這種技巧最適合近身搏斗,而善于利用腿部攻擊的譚腿,當時恰恰是克制近身肉搏的最好功夫,于是就成了對抗游牧民族的實戰功夫之一。譚腿克敵制勝,名揚天下,因此在兩宋時期,江湖中學習譚腿的人很多。到了明朝,譚腿已然發揚光大,朱元璋手下的開國大將常遇春,就是當時的譚腿名家。
更有意思的是,譚腿的一些功夫跟現今武警學習的擒拿格斗功夫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十二路譚腿中,有不少招式都是攻擊敵人下肢的,比如說攻擊敵人的膝蓋或者腳腕。根據人體生理學,人的膝蓋和腳腕,往往是最脆弱的地方,一旦受到重力襲擊,就會被攻擊方失去重心平衡。既可以制服敵人,又可以不傷他性命。
雖然譚腿對于克制近身格斗有著非常有效的效果,但是卻也并非盡善盡美。常人都知道,用腿踢人的時候,往往會露出很大的破綻,而且因為你使用了腿,也會讓你自身的下盤不穩,失去重心。在兩宋時期,譚腿一直是一種優點缺點都非常鮮明的功夫,與人對決的時候,你一腳踢中了別人,你就贏了,萬一沒有踢中,可能你就要遭到對方的攻擊。就跟賭博一樣,能不能一腳踢倒對方是關鍵。這門功夫一直到了明朝正德年間,才得到了改觀。
明朝正德年間,河南嵩山少林寺的相濟禪師拜訪了臨清龍潭寺。據史料記載,相濟禪師的武功很不錯,尤其擅長少林寺的絕學羅漢拳。而他此行前來龍潭寺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拜會當時龍潭寺的住持,躍空大師。
原來,當年譚腿的創始人昆侖大師在開創譚腿時,只創下了十路腿法,經過多年來的廣泛傳播,譚腿形成了多種流派:原因很簡單,每個學會譚腿的人都會闖蕩江湖,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實戰經驗,對于譚腿進行修正,這也就造成了譚腿流派較多。在當時看來,最正宗的譚腿莫過于龍潭寺的譚腿了
相濟禪師很快與躍空大師成了朋友,二人既可以談禪論佛,又可以切磋武藝。也是在這個時候,相濟禪師從躍空大師那里學會了譚腿,而作為交換,相濟禪師也將自己的絕學羅漢拳教給了躍空。
后來兩位大師在切磋過程中,又對譚腿進行了改進,尤其是作為相濟禪師來說,他在原有的十路譚腿基礎上,又融合了少林的內功,重新為譚腿加了兩路,這也就是如今十二路譚腿的由來。而學會了羅漢拳的躍空大師,也將羅漢拳的拳法,融匯到了潭腿中,稱為“潭腿羅漢拳“以此來彌補了潭腿在拳掌功夫的不足。
“我覺得,這算是一種相互間的取長補短。譚腿利用羅漢拳彌補了近身搏擊的不足,而少林寺則利用譚腿修正了羅漢拳中遠距離攻擊的弱點。更重要的是,少林作為當時的武學領袖,它對譚腿的吸收包容,恰恰也是一種推廣。“
除了普通的腿法攻擊之外,譚腿門中也會使用器械,其器械主要以燕翅鏜、牛頭鏜等稀奇古怪的兵器為主。“在我們這個門派中,刀槍劍戟這些普通兵器也有,但是就是沒有一些軟兵器,這主要跟譚腿使用的燕翅鏜和牛頭鏜有關系。“
那么什么是燕翅鏜呢?一根長長的鐵矛上,橫著一根彎彎曲曲的利刃,猛一看,倒是有點像十字槍,這就是燕翅鏜。這類兵器最適合的,就是破解一些軟兵器。“什么軟鞭啊,流星錘啊,一旦甩過來,用鏜掛住以后,你的兵器基本上就沒法用了,只能等著挨宰,所以我們門中,沒有修習軟兵器的。“
譚腿的特點就在于動作精悍,與那些八卦太極不一樣,它的爆發力強,速度快,而且以攻擊人的膝蓋以下位置為主。“這樣一來,攻擊者往往會身體下沉,避免了對方上三路的攻擊,而如果對方同樣以下三路的方式攻擊,譚腿則是攻擊人的腳踝、小腿和膝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