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武招親擂臺。被淘汰掉的黎成此時已經(jīng)從地上站起身來,略帶佩服的眼神看向了一旁剛剛給到自己一個背摔的大個子,自己已經(jīng)算是完成了任務,既然能夠確保拿到錢,黎成倒是現(xiàn)在對于方莊的這個隊伍和大個子十分感興趣。而大個子這邊呢,之前陸垚和方莊他們進行商議的時候就說過,如果能在這次擂臺大賽上認識一些功夫高手,之后加入到武館當中來是最合適不過的一件事情了,所以,大個子覺得黎成此人功夫十分厲害,也是沒有拒絕跟黎成搭話。
這二人不聊不知道,原來他們都是同行,這黎成原來也是一名鏢師,之前一直活動在河北滄州的地界。單就這個活動范圍,大個子就已經(jīng)知道,這黎成是鏢師中較高等級的師傅了。
鏢師,最早始于北宋年間。在當時,隨著商業(yè)的發(fā)展、財物流通的日益增多,保護流動、流通中的人員、財物安全的保鏢行業(yè)應運而生。相當于快遞和武裝押運的結(jié)合。至明清,發(fā)展至鼎盛。那些身懷絕技的鏢師形象仍讓武俠迷們津津樂道。但由于種種原因,這個行業(yè)曾一度消失了。
古人運送貴重貨物,為圖保險,通常會雇用鏢師一路護送以保安全,做鏢師也不易,那是個刀口舔血的活兒,除了要有責任心,高強的武功,還要人脈廣。
走鏢是件非常辛苦事,日夜兼程不說,還得風餐露宿,面臨各種各樣的險境。因此,鏢師們在帶徒弟時,會教給徒弟“三會一不”的技能,慢慢地便成了規(guī)矩。
一要會搭爐灶
因為走鏢多會在荒山野嶺,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為了不至于餓肚子,就不得不自力更生,搭爐灶做飯菜,才可飽腹。
二要會修鞋
鞋在鏢師的旅途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行走,沒一雙合腳的鞋,將會是件很痛苦的事。雖然可備鞋或沿途買鞋,但新鞋不一定合腳。因此鏢師們都得會修鞋,以不影響行走。
三要是會理發(fā)
走鏢有時一走就是數(shù)月,而且極有可能是生活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風塵仆仆,一副狼狽相,偶過城鎮(zhèn)村屯,又免不了要去拜訪地方勢力,中國向來注重禮儀,拜訪他人一般都會把自己修整干凈和體面再去,這時鏢師就得學會理發(fā)了,打扮自己了,這樣一來,不僅自己不跌份,而且還可以顯示鏢局的實力。
除了“三會”,就是“一不”了。
這“一不”就是不洗臉
在走鏢的過程中,“洗臉”和“到家”是同義語,用鏢師們的行話說“該洗臉了”,也就是該到家了。
究其原因,不洗臉其實是為了保護皮膚,有過極限探險運動經(jīng)驗的人士就明白,在戶外,冬季寒風凜冽,春秋風沙撲面,夏季驕陽似火,用土堿洗完臉之后,凌厲的風一吹,臉反倒很容易受到傷害,會如同被刀子割了一般,生疼。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各行各業(yè)都有著自己的生存之道和行規(guī),保鏢行業(yè)的江湖文化色彩,決定了他的行規(guī)的特殊性。
從恰克圖到武夷山,從張家口到老河口,從迪化到佛山,從蒙自到奉天,迤邐數(shù)千里的商道上,或車馬,或舟楫,或駝馱,或肩挑,貨物往來,錢財遞送,皆離不開鏢局的押運。列隊之商,累百達千,首尾不相望,穿梭有衛(wèi)犬,駝鈴交奏,數(shù)里可聞,轱轆大車,重輜深轍,鏢師幾人,更番巡邏。商號開在哪里,鏢局便設在哪里。想當年,晉商中的三合鏢局、興隆鏢局、無敵鏢局、長勝鏢局的牌子曾是那么的烜赫聲噪,聞名響亮。
鏢局里的鏢師定是武藝高強、功夫過人的硬漢子,綁腿護腕,緇衣馬褲,中纏一條腥紅腰帶,手提一把七星彎刀,狼牙鏢旗上繡著鏢師的姓氏。一看這金字大旗,鏢囊未解而劫匪盜賊聞風畏忌,兵不血刃而山寇綠林退避三舍。塞外九月,大漠朔風,戴鏢師一馬當先,威風八面;嶺南暑日,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