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婚之日的大概流程,說長不長,但是細節(jié)可以說也不少。
在舉行婚禮那天,新郎一家人很早就起床做準備。朱熹在他的著作里曾經(jīng)描寫了新郎一家怎樣擺設(shè)兩個人的桌子,放上蔬菜、水果、酒、茶杯、筷子、茶盤等各種物品。新郎要穿上正式的盛裝,還要戴上花冠。按照古代的禮儀,新郎離家去新娘家,以前要在父親的帶領(lǐng)下行昭告先靈之禮。新郎祭拜兩次,然后從家長手里接過一杯酒獻祭,跪拜許多次以后接受父親的訓導。
與此同時,新娘的母親和父親也在給她同樣的告警,新娘的母親要整理她的鳳冠和披肩。新娘的嬸嬸、姑姑、嫂子和姐姐會送到他到內(nèi)闈的門口,再一次整理她的衣裙,煞費苦心的重復著強調(diào)父母的教導。
經(jīng)過一系列禮儀之后,新娘在婚禮這天被接到新郎家,稱之為“歸家”,因為這一次她進入到了真正的“家”。新郎和親屬一起到新娘家去接她,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迎親,這是普遍的情況,但是也有時也有新娘的家人送她到新郎家去。有些地方迎接新娘的隊伍不僅有新郎及其隨從,還有幾個雇來的騎在馬背上唱曲的姑娘,還有樂師和裝飾一新的花轎。這些有利于營造婚禮上喜慶的氣氛。
到達新娘家時,樂人、歌姬和迎親的其他人都受到茶、酒的招待,還會得到彩色絲綢和小飾物等禮物,然后樂人就演奏曲子,目的是催促新娘趕快上轎。這個時候新娘的母親就會出來查看并挑剔新郎的外貌,說他配不上自己的女兒。一些地方也有新娘哭嫁的習俗。
新娘一旦上了花轎,抬轎子的人就吵嚷著要討禮物,到了新郎家門口又重復一次,樂人、歌姬和接新娘的人唱著歌謠,向新郎討賞。這營造了一種婚禮上喧嘩和熱鬧的氛圍。分發(fā)完小禮物以后,就會在門口拋出炒米、豆子、小果子和銅錢等,孩子們爭先恐后跳起來抓住搶走。
然后就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請求新娘走出花轎。作為婚禮中經(jīng)典的時刻,新娘此時受到特別的關(guān)注,因為在這個時候,她的身份在此刻就進行了轉(zhuǎn)變。新娘踏上地面上鋪著的綠色毯子,歌姬手持蠟燭引著她走,另一個姑娘拿著一面用來避邪的鏡子倒退著走。兩名女仆扶著新娘,進門以前新娘必須跨過一座馬鞍子。
進入洞房以后,新娘被扶到帳子的后面或者在床邊坐下。在宋朝的兩個重要城市杭州、開封在這時有不同的習俗。在杭州新娘家的女姻親要迎接新娘的親屬,斟酒招待客人。而在開封,新郎這時候要爬到洞房外面的柜子或者桌子上面,媒人和姨母這樣的姻親,就要請求他從高處朝下面倒酒給他們喝。這些習俗是非常有趣的。
在新郎、新娘進入洞房后不久,就要被一根彩綢牽在一起。新郎手里拿著一個系著同心結(jié)的木牌,結(jié)的另一端握在新娘手里。然后他們面對面走向家族的祭臺,新郎倒退著帶著新娘走。此刻新郎家一位父母雙全的女親戚用一桿秤或者梭子捅新郎的發(fā)冠,使它聳動起來,因而就更引人注目。然后就要行禮,新娘向祖先的靈位下拜,向周圍的親戚下拜。
拜過所有的神靈和家長以后,新娘拉著打了結(jié)的彩帶,倒退著引領(lǐng)新郎步入洞房。下一步就是撒帳,主婚人往床上拋撒米、錢、水果、糖果等,寓意著美好的祝福。撒帳時還要唱更多的歌謠,這些歌謠一般都會表達愛情或者是多產(chǎn)。
打撒帳儀式結(jié)束后,主持人會指揮歌姬或者婢女取來一對酒杯,酒杯上有紅、綠絲線,打著同心結(jié),姑娘把酒杯獻給新人行“合巹”禮,雙雙喝酒。在喝完酒以后丟掉酒杯,如果一個掉地后又跳起來,一個不動,那就是好兆頭。
“結(jié)發(fā)”儀式可以在“合巹”禮以前或以后進行,這個禮儀就是把夫婦兩個人的頭發(fā)系在一起梳成一個頂髻。在剪發(fā),儀式結(jié)束后,在杭州,新郎會從新娘那里摘一朵花,新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