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航天城的激光攔截系統,大部分被“上帝之杖”天基武器平臺發射的鎢金彈摧毀了。之后從天基武器平臺上發射的核彈,突破航天城剩余的激光攔截系統,造成了眼前的破壞效果。
而時不時出現的空降倉,預示著五十州聯邦在核爆之后將大部分82空降師投放到了這里。
戰前的第82空降師,是五十州聯邦的“第一時間反應力量”。擁有三個團,為全動力裝甲軌道空降兵種。每個團約有兩千人,每名士兵配備兩臺波士頓動力生產的支援機器人,兩架支援無人機。為了彌補軌道空降兵的重火力不足問題,每個團配備了至少一百枚“山脈”小型核彈。“山脈”核彈研制之初主要用于爆破敵方的地下掩體。
三個團,a團一營常駐“上帝之杖”天基武器平臺,確保第一時間可以進行軌道空降打擊。二營駐地為范登堡基地,確保隨時可以乘坐“漂亮鋒利牢固”級空天飛機組成的機群,進行第二波支援打擊。b團駐地為卡納維拉爾角,負責在a團出擊后,對“上帝之杖”天基武器平臺進行增援,補充其空降打擊力量。c團則作為機動力量跟隨航母戰斗群。
從空降倉的密度推測,五十州聯邦至少是將兩個團全部投放到了東風航天城,用以對抗駐守的國防軍第十三空降師的五千名士兵。
核爆之后向敵國腹地投放軌道空降兵,這種戰術從來就沒有出現在五十州聯邦將軍們的腦中,在他們的想法里,不能把士兵置于必死之地。
但也是這個戰術的應用,導致夏洲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孫星宇就是在“上帝之杖”發射的第一顆核彈在東風航天城爆炸的時候,開始休眠的。
現在令人奇怪的是,戰前東風航天城作為一個占地面積廣大的城市,即使經過核冬天和隨之而來的全球病毒,也不可能一個幸存者都沒有,榆樹鎮那樣的小地方都有人幸存下來了,更不要說避難設施更完備的東風航天城了。
腦中的思索的同時,孫星宇將車停在了發射場的廢墟外,里面破壞的實在是太嚴重了,車輛根本進不去。
機械外骨骼讓孫星宇在廢墟中如履平地。偶爾遇到的變異獸,能避則避,避不開就用冷兵器解決,不知在這廣大的廢墟中是否還有其他拾荒者,孫星宇不想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就是這里了。”眼前的一個巨大的坑洞就是孫星宇此行所尋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