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塔吊。
“我還有點別的事,你們自己琢磨吧。”說完,何苦離開了這里,到其他地方轉了轉。
何苦走后,李建新激動的看著眼前的其他八名隊友,“我們是種花家第一批塔吊司機!大家高興不高興?”
“高興!”
“高興!”
李建新簡單的開了一個小會,分成三撥人,開始指揮安裝塔吊,李建新作為隊長,將上塔吊的機會讓給了其他八個人,自己則是單獨留在地面,觀看、學習、指揮工人安裝第三個塔吊。
不久后,安裝塔吊的工人被何苦抽調走了五分之四,剩下的人留下安裝第三臺塔吊。
解放汽車一車車拉著鵝卵石,軋鋼廠的吊車一車車的吊出鐵軌,何苦帶著眾人,直接將鐵路修到了軋鋼廠的冶金區域。
中午,傻柱和南易都在軋鋼廠準備午餐,兩人都有萬人級會餐的經驗,倒不至于掉鏈子。
只是由于到廠吃飯的人直接翻倍,食堂的座位前所未有的緊張,楊廠長只好改成分批吃飯。
下午三點,鐵路只差五百米便可以接通軋鋼廠的煉鋼車間了。
何苦沒有繼續待在這里,而是孤身一人來到冶金區,找到正在一起討論如何建造高爐內部生鐵鑄件,以及外部鋼板的車間主任們。
軋鋼廠的鋼鐵產量完全可以支持這些鑄件,不需要花很長時間,大家商討的重點還是鑄件的大小,以及運輸問題,在他們眼里,仔細才是最難的。
在大家討論火熱的時候,何苦直接走了進去,表示七天就要制造第一臺高爐全部鑄件。
七天雖然聽上去很少,但這也是計算過的結果,高爐主體外殼和生鐵內殼的澆筑并不費時,這些的技術難度軋鋼廠完全可以攻克,真正難的是高爐配套系統的安裝和建設,上料系統、裝料系統、送風系統、冷卻系統、液壓系統、回收煤氣與除塵系統、噴吹系統、動力系統等等,才是既耗費時間,技術難度又大的環節。
可即便是這樣,何苦也要在三個月內搞定。
在車間主任的陪同下,何苦看了一眼剛剛出爐的鋼,指著它們問道:“b550爐殼用鋼是這爐嗎?”
“是的,爐外處理結束我們就打算鑄件,很快就可以澆筑了!”車間主任小心翼翼的道。
何苦搖搖頭,“先不要澆筑,處理完先放到魚雷罐中保溫,你們帶人去工地那邊準備模具,到那邊澆筑,這樣就不需要考慮大小。馬上去準備所有材料,用最快的時間,按照高爐不同的部位,開始整體澆筑。三臺240噸塔吊吊個五百噸鑄件還是沒有問題的,安裝的問題你們不需要考慮。”
“何總工,我們如何運輸?魚雷罐是用火車拉的,沒有鐵軌啊!”又一名車間主任問道。
何苦擺擺手,“好說,我已經讓人把鐵路修過來了,再過一個小時就可以對接上廠里的內部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