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就問了:“莊子,那紅薯葉子怎么吃法?”
“這紅薯葉子學問就大了,種上之后肯定不能吃,要等生長兩個月以后,藤條生長的好長了,這個時候少量割掉嫩葉,做菜吃,也可以切了曬干留著過冬吃。還有一種吃法,那就等秋天葉子完全干枯了以后,磨粉來吃,口感極差,度饑荒用的。不過一畝紅薯能養兩頭豬,吃肉都吃不完,誰吃干葉子?”
眾人沉浸在無邊的幻想當中,這年月家里如果能養兩頭豬,那將是一種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賣一頭,換點零花錢,老婆孩子都能穿上新衣服。殺一頭,親戚朋友都能來吃肉,臘肉、豬油能吃大半年。
村里長者提議:“莊子,此乃造福百姓的天大好事,理應立下個碑文,以記錄這等事情。”
晁蓋一搖手:“不妥,現在紅薯如何好都是我空口無憑說的,公孫道長和各位長者做個見證,等秋天豐收的時候,大家測量了產量,咱們在樹碑立傳也不遲。”
公孫勝也道:“有道理,這樣比較穩妥。”
和土豆差不多,紅薯種塊一共不過幾萬斤,預計培育的秧苗能夠種一百多畝。
但是紅薯秧子能扦插種植,等紅薯種植生出來秧子以后,可以插條再進行一次種植,理論上說是無限的,但是為了不影響產量,插條能種個一二百畝還是沒問題的。
晁斌把紅薯的種植步驟一一詳細的記錄,就算是晁蓋回頭出去辦事了,大家在家里也能好好的把紅薯種植好嘍。
晁家莊村北,曾經的一片荒蕪的地方,現如今修建了一個占地幾十畝的豬舍。
一水的長毛黑豬,陸續購買了上千頭的后備母豬,現在個頭不大,也就是一百多斤左右,每日里白天放牧,在荒草地上吃草根,吃野菜。
到了下午,牧人就把它們趕回去了。
糧食加工坊加工剩下下腳料,麩皮、稻糠都用來養豬養魚了。
別人看到的是一千頭豬,但是公孫勝看到的是一萬頭豬。
“哥哥,要早作打算,這么母豬到端午節前后就要生產了,就算一頭產五個小豬來算,那就是五千頭,到時候吃什么可是大問題。”
“道長放心,我家倉房里還有幾百萬斤生蟲的糧食,正好用來養豬。再說這些豬也不是所有的都咱們養。等生產了小豬,就會分給各家農戶養殖。”
公孫勝噠噠嘴,貧窮限制了貧道的想象,大戶人家的糧食不可估量。
“可是貧道聽聞,豬的容易生病,一旦發病就會損失慘重。”
“這些也有應對策略,豬場會有專門的獸醫日夜守護著,另外可以通過家豬與野豬進行雜交,生產抗病力強的后代。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只是一種夸張的說法。”
幾千年來中原農耕文化講究的是豬糧安天下,豬并不只是用來吃肉那么簡單。
它承擔的是一種轉換和循環,糧食的下腳料、瓜菜、青草等等用來養豬,轉換成豬肉和肥料。
這其中的肥料尤為重要,農耕社會,科學技術落后,沒有大工業時代的化肥,種地不施肥莊稼根本生長不好。
豬擔任的角色就是家里的肥料廠,只有豬養好了,糧食才能增產,糧食增產了,就會促進糧食的增產。
公孫勝作為一個道士,但是世俗之事非常的關心,他下山來是濟世救人來了。
公孫勝深施一禮:“哥哥的方法實在太務實了,許多的山賊草寇,空喊口號,占山為王,糧草都解決不了,只會劫奪百姓,哪里配得上英雄好漢這個稱號。”
“對,目標要遠大,但是腳要踏實地。緩幾個月從吳家莊找塊地方,也建一個養豬場。咱們的小目標,先把晁家莊,吳家莊,石碣村,三個莊子富裕起來。不能讓人家一提起晁蓋來就說,這個人整天在外面扶危濟困,偏偏自家村里的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