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小型蒸汽機業余附帶做幾臺積累經驗就行了。”
有人過來找吳用:“吳總管,沂州府衙門派人過來送來一批貨,希望能走個加急,盡快發到明州。”
吳用頭大,做生意最怕這種官商,說他是官府,他做著生意,做什么事情比較霸道,又不好撕破臉皮。
“哥哥,我去處理一下,這些問題鏢局掌柜的比較頭大。”
“好,你去吧,我去造船坊看看。”
晁蓋和焦挺一起來到旁邊的第二造船坊,主管李春正指揮工匠們打造中型的漁船呢。
密州港口不僅僅要發展貨運,還要發展捕魚。
但是發展捕魚不能和附近村子的漁民搶生意,所造的漁船遠比漁民們的要大,尖底漁船,長十丈,寬三丈,配備一根桅桿,兩個斜拉帆。一般三十名水手,主要捕撈距離岸邊稍微遠一些的帶魚、小黃魚,用于制作罐頭。
“李主管管理的相當不錯,一下開工五艘漁船,工匠們能忙的過來了嗎?”
李春見是晁蓋過來了,連忙過來施禮。
“小人參加晁大人。”
“不必拘禮,現在漁船造的如何了?”
“會大人,現在漁船制作算是熟練了,每次開工五艘,基本在五到六個月能完成一批。”
晁蓋點點頭:“相當不錯了,這種漁船不比平底沙船省工,做起來還是很費勁的。”
晁蓋檢查了一翻,發現第二造船坊進步還是很速度的。
現在有工匠一百人,學徒工一百人,勤雜工一百人。
晁蓋拿出一張船圖遞給李春:“這是我設計的船圖,李主管看看能做不。”
李春接過一看,這種船型倒是挺奇特,船身細長,呈流線型,長寬比五比一。
這是晁蓋按照蓋倫船的船型改造的一個船圖,但是又不設船樓,船身重心低,再加上尖底,穩定性更加的好。
“大人,這船要造多大?”
“三十丈長,六丈寬如何?”
李春無奈的搖搖頭:“做不了,二十丈最多了,工匠們沒有做如此大船的經驗。做二十丈長的也得費很多的力氣。”
技術上的事情勉強不來,李春和孟康不同,孟康造大船出身,李春雖然也不錯,但是造大船經驗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