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英打仗行,但是做女工活可不會,讓她過來無非就是避免尷尬而已。
不過瓊英會管理啊,把這群婦女管理的服服帖帖的,原本愛扯老婆舌頭的毛病也都改了。
此時的勝威會戰已經打完,田虎被童貫押赴東京了。
晁蓋告假帶隊返回,回到了井陘。
井陘的產業可不是平白無故占的,而是通過趙凌幫忙,結識了真定府知府,以極低的價格從井陘山里買的鐵礦、煤礦、林場、村子。
不遠處的井陘鐵礦,晁蓋、解珍、解寶正在那閑聊。
晁蓋很高興:“兩位兄弟做的不錯,這才沒多久就把井陘山區經營的如此的好。”
“都是哥哥投入大,不過現在大車行四百人已經不能再擴招了,人數太多,活少,容易引起官府的猜忌。”
“解珍兄弟說的很對,現在把各項產業拆分,分布在井陘山區的各處。一個鐵礦、一個煤礦、一個大車行。現在蕭讓又提出建造一個木工坊,利用山里豐富的木材來制作大馬車、家具等等。”
晁蓋一說,解珍就明白了。
木工坊,這可是重要的生產資料。
盾牌、攻城車、云梯、投石車都是木工坊生產的。
這是晁蓋在積累力量,要知道木匠不是一天能練成的,需要日積月累的經驗。
木工坊的建設就交給蕭讓了,蕭讓的本領可不單單是寫幾個字那么簡單的,非常有才華的一個人,這樣的人不用屈才了。
蕭讓大筆一揮,草圖出來了。
拿過來給晁蓋一看,晁蓋嘖嘖稱贊。
旁邊龐萬春已經驚呆了:“我的蕭軍師,你這是建造木工坊還是建造村落呢?”
這個木工坊占地最少有一百五十畝,規劃有二百座小院,二十間商鋪。然后是木工坊的生產廠房五個。
“我這是完全按照長遠發展規劃的,木匠們起床就能去上工,下工了不出村就能回家。二百座小院這是給有家口的木工住的地方,沒有家口的木工直接住單身房舍就行。外面有堅固的圍墻,里面有挖掘的有有水井,有一定的防御能力,除非敵人大軍來襲,否則斷然不能攻破木工坊。
蕭讓胸有成竹:“這么大一個作坊,工期最少也要一年多了。先建造作坊,然后再建造房舍,最后建造圍墻。”
蕭讓之所以如此設計那也是深思熟慮的,首先是環境不安定,隨時可能打仗。
第二是人力充足,有著這么多的流民,一般沒技術的流民不需要額外付工錢,只需要管飯就能做小工建造房舍。
蕭讓提議,那就是只有參加建設的人才有資格從這里工作,若是不參加建設那是沒資格的。
簡單的說,這種耗費人力的工程就是以工代賑。
晁蓋拿出大量的陳糧來救濟百姓,但是并非全部免費,你想吃東西,好啊,你得幫我干活。
晁蓋的安排下,從沁州帶來的七八千的流民緊張的投入到了建設之中,首先建造的是地窩子,趁著剛剛入冬,建造好地窩子。
然后就是上山開采石頭,這里的山上遍地是青石,各種各樣的石頭塊都有。用鐵錘一砸就就變成小塊,青石塊是建造地基、建造圍墻的上好石頭。
為了建造一個木工坊,需要建造的輔佐作坊可真不少。
山腳下要建造燒磚窯、山上要建造采石場,石灰窯,還要建造水泥窯。
雖然都是小產業,但是會用到大量的人力。
數千流民,尤其是上年紀的和拖家帶口的流民,一個個歡欣鼓舞。
雖然沒錢拿,但是有飯吃,有地窩子住。每天早起就去干活,早飯有稀粥有窩頭,午飯有窩頭,傍晚天黑了還給一頓粥,光粥不行,還給配咸菜,這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