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蒸汽機研發出來之后改變了這一狀況,作坊里已經有了現代工業的雛形。
木工作坊,小型蒸汽機帶動的臺鋸完全代替了人工。
鋸木頭的效率提高了好幾倍,同時開發了鉆孔、切、削、刨等等。
剛開始的時候許多老年木工還接受不了,但是后來大家發現這些機械太過先進了,比人工做的又好又快。
糧食加工坊、晁蓋、晁斌一行人過來看看。
這里是磨面坊,就是把小麥加工成面粉的地方,這里原本是上百臺的石磨,一天產量不過萬斤。
但是現在變了,只有五臺蒸汽機帶動的磨面機。
剛開始的時候,由于鍋爐有明火,面粉粉塵遇到遇到明火就會發生爆燃的現象。
有好長一段時間,蒸汽機帶動的磨面機一直在室外,就是為了預防爆燃的情況發生。
后來有一個工人提議,把蒸汽機和粉碎機分開。蒸汽機安放在一個房間,粉碎機安放在一個房間。在墻上開孔傳遞動力。
如此一來輕松解決了爆燃的問題。
不過就算如此,這廠房修的也是非常敞亮,四周通風透亮,保持了空氣中的粉塵很少。
“稻米加工坊那邊好像機器比較多啊?南方不太平,水稻還增產了?”
晁斌介紹:“莊主不知道?這是您從金米島運輸回來的水稻啊,首批五千畝水稻大豐收,所產的大米非常的香,貨色上乘,深受一些富裕家庭的喜歡。另外就是咱們濟州本地,稻米增產很多。”
真的是太意外了,沒想到金米島的大米都運輸回來了,真快啊,時間飛逝。
至于濟州府本地的水稻,晁蓋想起來了,這是張知府的功勞,濟州府雖然也種水稻,但是農戶技術玩的不精細,水稻產量低。今年春天時候,張知府從浙江青田請來了十幾位師傅。
請的什么師傅呢,種植水稻的師傅。
這些人精通水稻種植,尤其是稻田養魚,魚糞肥田的良性循環。
通過改良濟州府的稻田,今年秋天收獲甚豐,水稻平均畝產增產了五十斤。
另外還多收了二百多斤的田魚,其中以鯽魚、鯉魚、泥鰍、草魚為主。
也有稻田里竟然多了數量不少的黃鱔,百姓越發的喜歡種植水稻,不僅僅能賣稻子,還能收獲魚鮮。
“現在每天加工面粉五萬斤,稻谷五萬斤、谷子兩萬斤。所得下腳料都留下作為咱們養豬場、養雞鴨場、養魚場的飼料。”
晁蓋若有所思:“居安思危,這次剿滅田虎見到了太多的人間慘劇,餓死、凍死的人太多了。等開春了立即著手建造十座大糧倉,用來囤積一些可以吃的小米糠、麥麩子等等,以備不測。”
晁斌那也是有見識的人,當即同意了。
“好,我明天就規劃選址,在一村、二村里分開建造吧,這兩個村安全也高,能保護的了。”
“對,囤積到一定的下腳料之后,就開始取出去喂養牲口,同時補充新的下腳料進去。這些下腳料雖然不好吃,但是對于饑民來說這也是好吃的,但愿永遠用不到這十座飼料倉。”
有的人可能不了解,為什么預防饑荒要囤積米糠、麩皮呢,饑民餓起來不要兩米糠了,就是觀音土都照吃不誤。
這是晁蓋做了最壞的打算,在密州島,隨著幾十萬畝土地的開墾,土豆、玉米、紅薯的大量種植,那產量可是非常的厲害的。
更何況公孫勝去沂水縣做什么去了,可不僅僅是為了管理個鏢局,開發個水泥廠這么簡單的事情。
公孫勝去沂水縣為的是大力推廣紅薯,沂水縣地處山區,山地頗多,十幾萬畝山地還是有的。
推廣幾萬畝的紅薯,這是短期內商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