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英一拱手:“大將軍,末將有些事情想不通。”
“都是自家兄弟,想不通說就是了。”
“現(xiàn)在農(nóng)稅定在了十稅一,商稅定在了三十稅一。如此低的稅賦,雖然有利于安定百姓,但是官府的收益可就少了。修城墻,挖河道,預防災年,各項都是大支出。”
晁蓋點點頭:“兄弟所言甚是,這件事情也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農(nóng)稅由原來的十稅二降為十稅一,但是糧食產(chǎn)量增加了,土地面積增加了,所以農(nóng)稅并未減少。商稅雖然是三十稅一,但是經(jīng)州過府,各地官吏都有加收的費用,所以不能再高了,一旦稅費高了商人就不經(jīng)商了。隨著工商業(yè)的興盛,稅費總體量會持續(xù)上漲的。”
種英恍然大悟,原來一畝地種谷子,畝產(chǎn)二百斤,收百分之二十也只有四十斤。但是現(xiàn)在推廣的玉米,畝產(chǎn)八百斤還是有的,收十分之一那是八十斤。
土豆、南瓜、辣椒的推廣為百姓菜提供了保障,紅薯的推廣,讓貧瘠的山地也有了收入。
隨著西夏戰(zhàn)爭的結(jié)束,大量的手工工坊在西北建立,有官府辦的大工坊,也有商隊辦的小工坊。
主要是生產(chǎn)各類先進的生產(chǎn)工具,架子車、獨輪車、耬車、曲轅犁、水輪水車、腳踏水車、腳踏打谷車等等,多種多樣。
同樣的一件事情,生產(chǎn)工具一變,立刻生產(chǎn)效率變化了許多。
渭州城外,白松嶺村,村子周邊倒是都是白皮松。
樵夫張二斧頭,中午時候擔著一百多斤的柴火準備進城去賣。
剛好遇到了同村樵夫張小三,張小三是一位比較瘦弱的漢子,體重不過一百出頭,擔擔子不過七八十斤,但是今天竟然拉著三四百斤的柴火往城里趕去。
張二斧快步走上去,喊道:“小三,你哪里弄的馬車?沒有馬,沒有驢,你自己拉著不累么?”
“二斧啊,擔著多沉啊,放我車上吧。這不叫馬車,這比馬車小,比馬車輕,這叫架子車,專門就是人力拉的,輕快的很。”
張二斧非常羨慕,這架子車造的非常堅固,木工活干的沒得說。卯榫加上大鐵鉚釘,堅固結(jié)實,就連車輪上還包著鐵片。
“嘖嘖,小三,你這是大發(fā)了,以后賣柴拉的多了,能多賺好多錢啊。”
張小三一撇嘴:“格局小了不是,我買架子車可不是為了砍柴賣。我還定了一頭毛驢,我打算從秋天開始販賣土豆了,這個東西又能當菜,又能當飯,實在是太好了。現(xiàn)在只有少部分地方有種的,肯定能賺錢。”
張二斧極為心動:“我,我也想干,可惜我沒錢買架子車。”
張小三得意洋洋,平常這些人沒少了嘲笑自己,這次把面子都找回來了。
張二斧賣柴那是有老客戶的,到地方就給賣了。
張二斧悶悶不樂的準備回家,忽然一個大兵攔住了他。
“大兄弟,你這是怎么了,一個大老爺們還拉著個臉。”
“天天砍柴,賺不了幾個錢,家里只有一點點地,看樣子我這媳婦是娶不上咯。”
“那正好,正招募海邊墾荒工,就你這大體格子,一準能行。檢驗通過就給家里三兩銀子的安家費,干滿三年給獎勵三十畝土地,干滿五年就獎勵一套房子,要不要過去看看。”
“真的嘛,該不會是糊弄人的吧?”
“那不會,官府組織的,還能錯了,三兩白花花的銀子實實在在給你手里,有什么好猶豫的。”
張二斧排行老二,上面大哥快二十五了,剛?cè)⒘讼眿D。下面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
一家這么多人,只有三畝地,靠著砍柴賣柴,想要成家立業(yè)是很難。
“干了,我去。我這體格能行嗎?”
“能行,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