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是哪里來的?”
幺雞很好奇這玩意的出處,看望遠鏡外殼上的拉丁字母與阿拉伯數字,也能猜出肯定不是大明某作坊生產出來的。
“稟殿下,是德意志人湯若望自那歐羅巴帶來!”
楊進朝只是一葫蘆畫瓢,他自己都不知道歐羅巴和德意志在哪。
“哦,原來如此!”
估計是德國貨,不過肯定不是卡爾蔡司鏡頭的,湯大爺應該不會萬里迢迢把荷蘭貨帶來。
望遠鏡據說是一個叫漢斯利普荷的荷蘭人發(fā)明,正式名稱telespe則來自希臘數學家狄米西亞尼的提議。
這玩意被發(fā)明之后,很快就被應用到軍事領域,并展現出巨大的自身價值,因為在海上可以比敵人提前一兩個小時發(fā)現目標。
1619年,鄧玉函將第一部望遠鏡帶進大明,他也是湯術士的同鄉(xiāng),距離現在已有二十年之久。
明后天有時間的話,應該見一見湯術士,幺雞可以肯定這貨還活著,因為對他印象最深的一副圖片就是其身著清朝官服的畫像……
“不錯,很是清晰!”
進口貨質量還是可以的,比不了后世的軍用望遠鏡,可起碼能比肉眼觀察遠處景物要強得多。朝廷能得到的望遠鏡要么是術士們帶來的德國貨,要么是從弗朗雞人那里進口的葡萄牙貨。如果出現敵對勢力荷蘭的東西,八成是鄭老屁(鄭成功他爹)打劫來的。
這時候沒有摩天大樓,小二樓就算是高大上的建筑了,如果酒樓有三四層,那更是氣派的不得了。由于華夏的建筑以木頭為主,所以不可能蓋地很高,除非轉而采用磚石結構。
“嗯……”
幺雞終于體會到會當凌絕頂,一覽蘋珉窟的感覺了,這滋味的確很酸爽。
正在感概的時候,忽然發(fā)現距離很遠的位置也有一座規(guī)模不大的小山,或者說是個小丘。
自己好像沒記得京城里面除了景山之外,還有什么名氣很大的山,難不成記錯了?
“進朝,那是個什么山?”
實在猜不出來了,幺雞只能呼喚身邊的本地土著來說明一下,就算沒出過幾次宮,也能比自己知道地多一些。
楊進朝順著太子手指的方向一看,心說:壞了,這要是給太子解釋了,怎還得了啊?晚膳非得難以下咽不可。
“……莫非你還想要抗命不成?”
見到一個奴婢還在那猶猶豫豫,左思右想,幺雞有點不高興了。
“奴婢萬萬不敢,啟稟殿下,那是……祥瑞!”
這是楊進朝急中生智想出來的詞,希望可以糊弄過去,也不算是故意欺君,因為實在是難以其實說出真名。
“祥瑞?那玩意是活的么?”
幺雞更加百思不得其解了,這是哪個騙子又在那里裝神弄鬼,對老百姓肆意收費呢,也不先問問老子同沒同意。
“殿下有所不知,那是……恭山!”
楊進朝只得換了個詞,希望這次太子能夠領悟其中的奧妙所在。
“公山?”
還特么母山、鴛鴦山呢?幺雞只得拿起望遠鏡看一看,不過距離太遠,實在是看不清楚,目標極其模糊。
“出……恭!”
這算是楊進朝對那個東西的最終解釋,再解釋就徹底真相大白了。
“嗯!”
這下幺雞算是徹底明白了,那就是個糞堆!!!!!!!!
京城住著這么多人,每天制造出來的人工肥多到論噸算。
如果來不及處理,那后果真是不堪設想啊。
據說嘉靖年間修筑外城,修好后發(fā)現忘了挖下水道……
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還真是會坑孫啊!
晚明文人謝肇淛曾經在小本本里寫下自己的風味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