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沒問題。
“不,我們要以攻為守,陶使君將會進兵至傅陽,我們也要進兵屯守陰平,與陶使君形成互援之勢,如此可分曹操之兵,亦可相互援救。”
潘鳳先派人去見了陶謙,說自己要助他擊退曹操。
陶謙聽說了潘鳳拒絕相助曹操,要死守徐州之語,相信他是真心助自己守住徐州。
他表示自己會進兵到傅陽以拒曹操,因此潘鳳也要進兵到陰平,與陶謙一起對付曹操。
“徐州安,瑯邪方可安,絕不能讓曹操占了徐州。宣高,待我日后得了徐州,瑯邪便是你的了。”
潘鳳又拿出瑯邪來誘惑,想讓臧霸真正為自己出力。
“臧霸已奉將軍為主,將軍之命,霸不敢不從,若有軍命,將軍但請明言。”
“唔,你的兩個兒子,在莒城與我女兒相伴,你不必掛心。”
潘鳳又提到臧霸在莒城當人質的兒子,也是在提醒他,現在是關鍵時刻,不要有什么歪心思。
“犬兒有將軍與夫人照看,霸并未掛心。”
其實臧霸經常派人去探視自己的兩個兒子,知道潘鳳和閔蘭待他們非常好,因此對潘鳳也沒有什么怨言。
畢竟他也理解,亂世時代,手里有兵的將領,以家人為質是平常之事,不然主帥也不敢給你帶那么多兵。
“你如今所領有八千兵,開陽亦須留兵屯守,你統五千兵留下,讓三千兵隨我往拒曹操。”
“諾。”
臧霸叫來孫觀,讓他和尹禮帶領三千兵,跟隨潘鳳去陰平。
潘鳳帶領一萬五千多兵來到陰平時,陶謙早已進守傅陽,曹操也已率領大軍從濟陰出發,經過山陽和豫州沛國,進入徐州彭城國。
曹操大軍來至,廣戚、留縣和戚縣,三縣皆不能守,縣令和守將全部棄城而走。
這一路上,曹操時常想起潘鳳讓曹嵩轉告他的那句話:“害民之人必不能得天下。”
曹操所想的,并不在“害民”這二字上,而是“得天下”這三個字。
潘鳳竟然知道我欲爭天下之心?
自從靈帝死后,董卓之亂起,曹操就知道天下將會大亂,而他此時,隱隱有了爭奪天下之心。
當然,他此時并沒有想到要推翻劉氏王朝,自己當天子。
他只是想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平亂安世,以留功名。
至于以后,誰知道呢!
站在山腳的人只能望月,爬上山頂的人才會想要摘月。
也因此,曹操才會四處征伐,占據地盤。
否則,他有一個兗州就已經足夠,何必勞心勞力去攻打其他州郡。
“看來,潘鳳這個人實在不可小覷。”曹操心中暗道。
曹操聚眾將于大帳,下令道:“曹仁,于禁,你二人領兩萬人馬,往攻陰平,阻住潘鳳。”
他得知潘鳳領一萬多兵屯守陰平,想要和陶謙形成互援之勢。
因此想要把潘鳳擋在陰平,而傅陽城內陶謙只有三萬兵馬,自己也有三萬兵馬,要想勝陶謙并不難。
“諾。”
曹仁和于禁齊出應諾。
“子孝,潘鳳此人頗為莫測,武力不低,你萬不可輕敵。不求你勝,你只須將他擋住,讓他不能來助陶謙,便是大功。”
曹操不放心,又囑咐道。
“將軍放心,曹仁必不辱命。”
曹仁與于禁統領兩萬人馬折向陰平,曹操親率三萬兵馬直向傅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