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魯肅心里清楚,所謂為百姓爭利,說到底還是為自己爭利。
潘鳳爭的是權,因為得不到世家士人的支持,他因此不得不選擇可以與世家對立的底層百姓,作為自己所代表的群體。
也因為得不到世家士人的支持,他因此要將世家士人推翻鏟除,扶持自己培養之人。
在上層百姓和底層百姓之間,必須要選擇一個。
如果選擇了上層百姓,也就是士人豪族階層,就要優先考慮士人豪族的利益,只有他們的利益得到滿足之后,才能往下考慮到底層百姓的利益。
如果選擇了底層百姓,就要從上層百姓嘴里爭利,也必須要與上層百姓發生沖突,進行戰爭。
這些上層百姓的力量非常巨大,他們也非常團結,各家各姓之間都有著婚姻或是師生或是君臣主客的關系,早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
往往是動一家而天下驚。
魯肅理解潘鳳。
陳氏背叛下邳被奪就已經說明了問題,潘鳳得不到那些世家士人的支持。
因為潘鳳的出身,更因為潘鳳想要為層百姓爭利。
潘鳳的出身,只是讓他們看不起,還不到要與他為敵的地步。
但潘鳳為底層百姓爭利,就要從那些世家豪族嘴里搶食,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也就怪不得陳氏與州府諸吏會背叛了。
當然,身為上層百姓,而要為底層百姓爭利的人也有。
魯肅認為自己算一個,鄭威或許也能算一個。
而魯肅心里同樣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自己想要爭的,是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也可以說是爭名,想要在青史上留下一個威名或是賢名。
作為一個富家子,他對財富沒什么概念,覺得那些東西是與生俱來的,不需要自己去追求。
自己所要追求的,是其他更重要,更難以得到的東西。
如果走察舉之道,他覺得自己很難。
被舉為孝廉者,一般都是祖上有人為官的世家之人,就連比他們家還要有錢的麋家之人,也沒有被舉為孝廉。
麋竺雖然被陶謙辟為別駕,但別駕只是臨時性的,一任刺史一任別駕,能夠從別駕任上遷為太守的,一般都是已經被舉為孝廉之人。
前任別駕趙昱,之前早就已經被舉為孝廉,并且當上莒縣縣長,后來又被陶謙舉為茂才,遷為廣陵太守。
前任治中王朗同樣也早已被舉了孝廉。
所以,正經官途都是從舉孝廉開始。
魯肅知道自己正途走不通,只能去走斜道。
歷史上劉曄勸他去投鄭寶,他都準備要去,可見他對此的追求。
現在只是需要焚家散田而已,只要跟著潘鳳這個得天助之人繼續走下去,那些東西以后同樣都會有的。
魯肅現在是家里唯一的男人,其祖母和母親妻子都在下邳,魯家之事他完全可以作主。
答應了潘鳳之后,他派人回東城,將家中之物能帶來的就帶來,不能帶的就分給附近人家,并且將田地分給那些種田的人家,誰在種的田就歸誰,然后將其家之屋全部燒掉。
魯肅焚家散田之舉,讓潘鳳非常欣喜,也對其更加信任。
兩日之后,劉備與陳珪終于領兵到城下叫戰。
潘鳳留魯肅守城,自己率領兩萬余兵馬出戰。
陳珪和劉備分為左右陣,潘鳳因此也分了左右陣與其相對。
一萬鐵甲兵各五千人一陣,高順統領五千人對陣陳珪,李響統領五千人對陣劉備。
唐雄統領的親衛營,潘鳳讓他們去對付陳珪,想要讓他們多立些功勞。
張遼統領的五百多騎兵也用來對付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