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字子儀,華州鄭縣人。壽州刺史郭敬之的兒子。出身太原郭氏,他的妻子出身太原王氏,與王忠嗣是同族。
所以郭子儀早年做過王忠嗣的部署,官至朔方節度右廂兵馬使。不久,郭子儀的母親、贈魏國夫人向氏去世,他去職返家守孝。
安史之亂爆發,郭子儀于守孝期間被朝廷“奪情”啟用,改封衛尉卿、單于安北副大都護、靈武郡太守,兼攝御史中丞,權充朔方節度副大使,率朔方軍東討安祿山。
到任后領兵屯軍于振武軍鎮,征召忠心于大唐的各路異族仆從軍。
不久,金微都督仆固懷恩攜子女率所部兵馬第一個趕到。
緊接著同為鐵勒九大姓之一的皋蘭州都督渾釋之,也率兵趕到。他此來還帶來了自己的兒子,日后名震天下的大將渾瑊(jian)。
渾瑊十一歲時隨父親參加例行的防范異族南侵的行動,古代稱為防秋。時任朔方節度使張齊丘曾笑他:“帶了乳母來了沒?”
誰知第二年,渾瑊就在一次戰役中立下大功。
后來,還參與了攻屠石堡城之戰。
在安史之亂爆發前,渾瑊已經是中郎將。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人也來到了郭子儀的帳下,這個人就是李光弼。
說起來李光弼能去朔方,還有段趣事。當時朝廷奪情起用郭子儀的時候,李光弼尚在長安任職。
李亨建議起用郭子儀,又向皇帝舉薦李光弼前往朔方軍協助郭子儀東征。
這背后當然是李泌的主意。
李泌如意算盤是等李光弼積累軍功后,就讓郭子儀舉薦李光弼擔任河東節度使。
這樣帝國就能擁有兩位能征慣戰的大將,在北邊對安祿山的老巢形成巨大的威脅。
為了達到目的,李泌暗中派人把這件事告訴給郭子儀,希望他玉成此事。
郭子儀心胸豁達,當即表示同意。
可是,李光弼不知道這里面的事情。
他曾經和郭子儀先后是王忠嗣、安思順麾下將領,一向是平起平坐。
郭子儀突然成了他的頂頭上司,還是出自同袍楊銑的舉薦,心里瞬間不平衡。
在散朝后,李光弼準備回府上奏自請離職。
剛寫完,就收到了廣平郡王李俶邀請他赴宴的請柬。
李光弼看是廣平郡王設宴不能不去,于是在次日到郡王府赴宴。
當他在前廳看到郭子儀的時候,調頭就走。
郭子儀一個箭步上前,拉住李光弼。
李光弼沒好氣的道:“我與將軍同朝為將,將軍已是雄飛高舉似鯤鵬,我如草芥任人驅使,何必還要在我面前炫耀呢。你放心,我已經寫好表文,上表天子自請開缺。”
郭子儀拱手道:“大唐遭逢亂世,百姓流離失所,上下一片惶惶。值此國家用人之際,我怎么舍得放將軍離開呢。沒有將軍的支持,我怎么能夠帶兵出征呢?還請將軍看在國事艱難的份上,與我協力共謀破賊大業?!闭f完,又深深的作揖。
李光弼見郭子儀如此,也只得同作揖。
這時候李俶上前一步道:“古有將相和,今有李郭和。同為國家,不分彼此。一定能夠擊破叛軍,收復大唐河山?!?
于是乎,李光弼就隨郭子儀來到了朔方。
如今郭子儀帳下人才濟濟,兵強馬壯。只待各部兵馬稍微熟練彼此,便可以領兵討逆。
就在郭子儀剛完成召集兵馬的時候,叛軍高秀巖領兵來犯。這個高秀巖曾經是王忠嗣的部下充任臨洮軍使,后來追隨哥舒翰充任安人軍使。再后來因為和哥舒翰不睦被革職,于是到了安祿山的麾下,成為安祿山的大將。
高秀巖此人驍勇異常,是一員猛將。只可惜他碰到的是郭子儀等人,這群人都是那個時代的頂尖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