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元年(公元756年)七月末,郭子儀、李光弼率領朔方五萬兵馬,來到靈武朝覲肅宗。
肅宗于靈武城西城樓引百官相迎,望著朔方勁卒,肅宗大悅。
敕封郭子儀為武部尚書,同中書平章事,靈武長史兼朔方節度使。
李光弼為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北都留守兼河東節度使,成為使相。
郭子儀向楊錯引見了此次隨行的大將,如仆固懷恩、渾釋之、高睿等將領。
當然還有一位很特殊的將領,楊錯沒有立刻見到。
等到諸將散去,楊錯出中軍營帳,卻見不遠處有女將一襲紅衣,牽著馬朝著楊錯緩緩走來。
女將走近,笑道:“楊將軍還記得我嗎?”
楊錯略有印象,卻想不起來哪里見過。
女將有些不高興,嬌嗔道:“將軍真是貴人多忘事,連我都記不得了。”接著輕拍身后的良駒,笑道:“它,你難道也不記得?”
楊錯看著紫叱撥,想起那場比箭,喜道:“原來是仆固綽大小姐,我竟然一時沒認出來,失敬失敬。”
仆固綽笑道:“你真是看重馬匹,比人還重要。居然不記得我,卻記得我的坐騎。”
楊錯道:“我當年看到你的時候,你還是個小丫頭。如今長相出挑,像美人一般的模樣,水靈靈的,自然認不住來。”
仆固綽先是一怔,繼而笑道:“不過你的貧嘴爛舌,有所長進。只可惜本將軍不受用,你還是去哄自家的小媳婦。”
楊錯跟著笑了起來。
兩人牽著馬在軍營外漫步而行,仆固綽向楊錯說起分別之后所發生的事情,以及自己是如何殺敵。
楊錯聽著新奇,不由得贊不絕口。
這讓仆固綽得意至極。
隨著郭子儀和李光弼的到來,楊錯在朔方的任務也算完成了,當即向肅宗辭行,率所部兵馬回歸岐州大營。
肅宗應允了。
就在出發前兩天,肅宗決定設立天下兵馬大元帥一職,這個職務肯定是要交給親王擔任。但是交給誰,肅宗卻很猶豫。
肅宗屬意的人選是李倓,原因有二,其一前段時間北行的過程中,李倓血戰保護肅宗有大功,同時表現出大將之才。其二,李倓是第三子,派他統領兵權最合適不過。肅宗不希望李俶這個未來的太子,執掌兵權。
肅宗入內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正縫制戰袍的張良娣。
張良娣表示反對,認為李倓性情耿直,不適合擔任元帥。肅宗又問李泌,李泌也表示反對。
但肅宗沒有立刻做出決定。
次日楊錯入禁內辭行,肅宗決定問他的意思。
君臣父子,關系是十分微妙。正所謂先君臣,后父子。
肅宗之所以不肯聽愛妃張良娣(肅宗繼位后,冊封淑妃,以后書中都叫張淑妃),還有李泌的話,就是考慮到君臣。
肅宗的父親,玄宗李隆基,就是掌握兵權后,發動政變誅殺太平公主,逼迫父親睿宗遜位。
這個順序是史書掩飾,實際上是李隆基先逼迫睿宗遜位,再發動的政變誅殺太平公主。
肅宗當然不希望李俶,這個未來的皇太子再掌握兵權。萬一他學玄宗怎么辦。
為了以防萬一,肅宗寧愿擱置楊錯一段時間不用,也要收回禁軍的兵權。就因為楊錯的妻子和政公主是李俶的同母妹妹,肅宗不能冒這個險。
肅宗和楊錯的對話,也就是在這種大前提下展開了。
肅宗屏退左右,殿內只剩下他和楊錯。肅宗問道:“賢婿,我有一件大事壓在心里,不知道該向誰說。賢婿是我的女婿,如同我兒女一般。有些話,我也只能對你說。”
楊錯心道:“皇帝說的事絕對不一般。”于是道:“臣安靜聽著,請陛下直言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