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百余名著裝奇特軍卒的護衛下,瑪祥仲巴杰策紫馬現出了身形。
這兩百多名軍卒個個體型剽悍,一身玄色鐵盔鐵甲,每人右手中皆持一把巨大的大刀,左手則是一面黑色大盾。
這些盾牌不出意外應該是鐵制的,重量絕不下于四十斤,但持在那些軍卒手中卻似拿片樹葉那樣簡單。
“鐵甲軍!”望著那隊擔當護衛瑪祥仲巴杰重任的剽悍軍卒,李倓眼中精光一閃,低語了一聲。
吐蕃軍中有兩支聲名極為顯赫的強兵,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即猛虎騎兵和白戎禁衛。
吐蕃軍中另一支勁旅,卻知者就甚少。
論戰力,這支勁旅絕對不在白戎禁衛之下,即使比之猛虎騎兵也不遑多讓。
根據情報,瑪祥仲巴杰成為吐蕃大論后,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通過戰功鞏固自己的權位,從俘虜中挑選數萬精壯,組建成一支日后威震沙場的勁旅“白戎禁衛”。
事實上,當時瑪祥仲巴杰還從數萬白戎禁衛中,再次精挑細選了最為強悍的數百近衛,組建了另一支勁旅作為自己的親衛部隊,并親命名為鐵甲軍。
鐵甲軍曾數次在最危險的情況下,救瑪祥仲巴杰脫困,立下殊功。
因這支勁旅只擔任護衛,很少參與沖陣陣破城,故而名聲不顯。
但其戰力之強橫卻是絕對不容懷疑的,吐谷渾曾經與之交鋒,數千人被這些人打垮了。
據聞,鐵甲軍的人數從來沒有超出過千人,每次折損嚴重后,瑪祥仲巴杰都是從軍中挑選最強悍的步卒加入其中。
自組建以來,鐵甲軍只有一個統領,論莽熱!
另一支也時常擔任警戒護衛重任的勁旅猛虎騎兵,不只道出于什么原因,此刻并未出現。
論莽熱忠心耿耿的護衛在瑪祥仲巴杰的身側,雙眼冷覷。
此外,尚結贊等大將也隨護在瑪祥仲巴杰的另一側。
看得出,瑪祥仲巴杰對楊錯確實非常顧忌。
“齊王、西鎮郡王!”瑪祥仲巴杰策馬往前幾步,面露微笑,聲音洪亮地向李倓和楊錯打招呼。
“向來無疾無災,勞大相牽掛!”楊錯和李倓一齊掛起兵刃,拱手回道。
“本相素以齊王、郡王為當世名將,恨不能與二位把酒言歡,奈何卻只能于沙場相見?!爆斚橹侔徒軗u了搖頭,語極遺憾地說道。
楊錯大笑回道:“所謂道不同而不相為謀,若大相那天能夠放下手中權柄,出使大唐,說不定我等真有把酒言歡的一日!”
李倓身為皇子,此刻不便多開口。
與瑪祥仲巴杰口頭周旋的“重任”,只能交給楊錯。
“吐蕃與大唐乃姻親之國,和平共處數十年。今日交鋒,全是因為本相聽說大唐內部大亂,想出兵為大唐平定禍亂,安定百姓。此心,可昭日月?!?
瑪祥仲巴杰仰天一聲長嘆,不無遺憾地說道,“郡王似乎對本相誤會太深,以至于今日兵戎相見?!?
頓了一頓,瑪祥仲巴杰語氣變得慷慨激昂起來,“想我吐蕃與大唐和睦共處數十年,當年王玄策正是與我軍協力同心,共破天竺。我每次看到這段歷史,都大感熱血沸騰。如今何不化干戈為玉帛,再次協力同心?!?
不得不承認,瑪祥仲巴杰的這番話很有鼓動性。
“護國安民,辟土開疆,軍人之責。齊王與本王及這里數萬將士擔此重責,義不容辭!”
面容一整,楊錯揚聲回道,“然而大相趁我內部不穩,竊據鄯州、疊州等地,誰會忘記。似這般口惠而實不至,豈能令人信服?!?
“若大相肯歸還竊占的大唐領土,再效松贊干布故事與大唐結盟,則齊王與小王必會倒履相迎,把酒言歡?!?
瑪祥仲巴杰看了看李倓和楊錯,小半晌后,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