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于況自然就要一盡下屬的職責。
見馬杲業已離去,他放低聲音向高崇文提醒道:“高將軍,馬杲與杜俊皆是劉辟心腹之將,不可輕信。馬杲勸降杜俊一事,恐其中有詐,還望高將軍慎思。”
高崇文打量了于況片刻,突然微笑了起來,同樣壓低聲音回道:“于縣令好意,高某已知,我自有主張!”
見高崇文模樣,于況已知不需自己再多說什么。
高崇文引無當飛軍兩千人,并收編的降卒近四千人,以降將馬杲為前驅,急行兩日,趕抵綿竹城北五里。
征得高崇文同意,馬杲單騎入城,游說綿竹守將杜俊歸降。
此時,綿竹城內正被一片疑云所籠罩。
由于高崇文的進軍實在太過迅速,從涪城逃出的潰兵甚至來不及向綿竹城示警。
直到高崇文率領大軍距離綿竹不到二十里時,杜俊才得到大隊“自家”兵馬急行而來的訊息。
讓杜俊困惑的是,此前并沒有得到什么兵馬調動的消息。
就在這時,馬杲入城了。
“什么?”杜俊面色劇變,不敢相信地瞪大眼睛看向自己的好友,“江油、涪城都失守了?這么說,城外的是敵軍?”
馬杲沉重地點了點頭。
“馬將軍,你莫非業已投敵,此次入城是為勸我降敵?”杜俊駭然說道。
“我豈是那種反復小人!”馬杲勃然作色道,“我雖降敵,卻只是詐降。正是想借此設計。擊破這一路敵軍。與我同來的敵將,正是唐軍大將高崇文,他是楊錯的心腹愛將,只要能擒獲了他。肯定能逼迫楊錯撤軍。”
“若如此,你我兄弟便成大功之臣!”杜俊化嗔為喜說道,“不知馬將軍有何妙計?”
等候了一個時辰,馬杲出城回報高崇文,稱經過自己苦心勸說,杜俊終應允獻城歸降。
高崇文大喜,當即引軍至城下受降。
綿竹北城大開,守將杜俊引百余軍卒出城一里相迎。
對杜俊大嘉夸贊厚慰之后,高崇文接過了對方奉上地印信。端詳了片刻,突然詢問道:“城內伏兵可曾準備妥當?”
先前見高崇文絲毫未做懷疑,杜俊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正偷偷與馬杲交流著眼神,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突然發問,完全是下意識地回道:“一切皆準備妥當!”
話一出口,杜俊和馬杲立即面色大變,驚覺計劃已經敗露,愕然抬頭看向高崇文。
高崇文已將印信扔給了身后親衛,右手摁在腰間配劍柄上,冷笑著看向兩人。
對視一眼后。馬杲、杜俊同時拔出腰間佩劍,怒吼著一左一右攻向高崇文,想要擒賊擒王。
輕哼一聲,高崇文不退反進,欺身直進二人的空隙之處。
距對手劍鋒不足一步時,高崇文身體微沉,躲過馬杲的劍勢,左手勢如迅雷地一把擒住杜俊持劍的手腕。
順勢一帶,劍鋒準確無誤地自馬杲的咽喉處劃過。
隨即,在一片駭然的目光中,高崇文左腿猛抬,重重地捶擊在杜俊的腹部。
巨大的力道,立時讓對方疼痛得蜷曲栽倒在地,宛如一只垂死的河蝦。
將奪下的佩劍重重地刺入身側的地面上,高崇文冷眼睨視著那百余名不及反應杜俊士卒,沉聲喝令道:“拿下!”
早有準備的飛軍士卒一擁而上,將那百余人淹沒。
一旁的地面上,吼管處鮮血激噴的馬杲仍在做最后的抽搐,神采漸失的眼眸中蘊涵著無限的驚駭,身體的動作越來越小,直至最后完全靜止下來……
主將杜俊受擒,綿竹城內所做的埋伏已全然失去控制,在城門不保的情況下,猝不及防的守軍只進行了簡單地抵抗,就明智地選擇了棄械投降。
綿竹告失之后,通往成都的一路上,除雒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