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起航!不要減速,直接從中間給我撞進去!”
“對南邊岸上留點神,別給老子把命丟在這里!”
眼見距離偽燕軍渡河的船隊越來越近,崔寧聲音極其洪亮地喝令麾下水軍戰船。
“老大放心,兄弟們都要留下命,回去抱婆娘呢!”
“老宋,你他娘的成天就想著抱婆娘。別回去的時候一看,襠里的東西已經沒了!”
“干你娘的,孫二哥,你敢咒老子!”
“哈哈哈……”聽到左右不斷響起的粗魯呼喝,崔寧嘴一咧,哈哈大笑起來。
豪邁而肆意的笑聲,在風中不斷地飄向遠方。
這一次為了實施突襲,崔寧將水軍主力丟給了侯仲莊,自己則統領速度最快、也是最為堅實的六十二艘蒙沖、走舸戰船先行西進。
由于動用的都是中小戰船,史朝義在黃河幾處河段所設置的一些障礙并沒能拖延住崔寧的行動。
運用自己冠絕天下的水戰技藝和經驗,加上先期對黃河水文的勘測,崔寧極其大膽地在夜晚行船。
憑借夜色的掩護,終于成功地瞞過偽燕軍細作的監視。
待得天明之后,風力變強,戰船行進的速度,已經令后知后覺的偽燕軍細作來不及做出反應。
突襲的意圖雖然達成,但敵我雙方的兵力對比也達到了駭人的程度。
崔寧這里的五十八艘蒙沖、走舸戰船,除了四艘戰船在夜行途中遇險沉沒,載士卒總數為兩千余人。
而在白馬津方面渡河的偽燕軍,據暗藏在河北的細作所回報的消息看,保守估計也在兩萬人左右。
僅在目前仍在河面上的偽燕軍,或許也有近千人。
不過,戰場是設在大河中,而不是在岸上。
在河湖江海之上,大唐水軍才是王者,所向披靡的真正王者。
而偽燕軍卻無法組織有效的防御,只能面對被剿滅的命運。
“齊射,齊射,射沉那些敵船!”
建威將軍蒯柔用力揮動著右臂,發出憤怒的厲吼。
上千支弩箭騰空而起,帶著凄厲地嘯叫朝河面上如暴雨般落下。
但這些承載蒯柔希望的箭矢,卻讓他大大地失望了。
多數箭支都落了空,在奔騰的河水中,它們甚至激蕩不起什么浪花。
擊中目標的箭矢寥寥無幾,而且最終也被蒙覆在船身的熟牛皮給彈開了。
連續兩輪齊射出現同樣結果后,蒯柔才如夢初醒,發覺自己犯了個不小的錯誤。
今天東南風正盛,雖然有助于擴展弓弩射程,但弓箭射擊的準確性卻也要在風中大打折扣。
再者,大唐水軍戰船不是正面朝偽燕軍弓箭手這邊沖過來,而是側行而過,加之其速度太快,往往在箭矢落下時,戰船已經駛到了更遠的前方。
而且作為對手,崔寧幾乎是在血雨腥風中滾打了近二十年。
他陸戰、水戰的經驗,還有他對戰場形勢的把握,都遠非戰陣經驗略顯生疏的蒯柔可以相比。
也就是說,崔寧從一開始。就對可能遇到的情況有所預料,并選擇了最合適的應對策略。
但也不得不承認一點,黃河的河面太寬了,寬得有些讓偽燕軍弓弩有心無力。
只是在一個時辰內的工夫里,數十艘大唐水軍的戰船已經猶如飛箭一般,縮近了與偽燕軍渡船的距離。
仍然滯留在河面上偽燕軍士卒恐懼異常地望著那些來襲的敵船。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新兵,不要說水戰,就是陸戰也幾乎沒有經歷過。
北方人通曉水性地本就不多,不通曉水性的人,對水更有一種天生的畏懼。
眼前的情形,已經徹底地讓他們感到恐懼。
驚惶失措之下,許多人狂呼亂叫,拼命催促操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