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固定二氧化碳就可以。
在以往的人類世界,有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并不算很多,原因很簡單,實在沒有必要。因為自然界之中,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從而合成糖,也即碳水化合物太過普遍,太過簡單與廉價,完全沒有必要大費周章,用極其復雜的步驟,耗費極其高昂的成本去人工合成。
就算最先進的合成手段,其合成出的碳水化合物,單位成本也要遠遠超出雪花牛肉。
一個老農加一畝地,種上一些土豆就能輕易收獲到許多的碳水化合物,何必那么麻煩去人工合成?
但對于此刻的趙長星來說,就算人工合成的成本再高,恐怕也必須得去嘗試一下了。
他聚精會神的看著這篇論文,心中漸漸明朗起來。
“能源么,有了氫氣補充,聚變反應堆那里完全可以承受。水我有很多,二氧化碳也有很多。需要14種生物酶和nadh參與催化?我想一想……恩,這些生物酶玉米種子里都有。需要的設備……改造一下,應該可以湊齊。”
種子雖然珍貴,但少量的用一點還是可以的。
確認整個流程從理論上來說完全沒有問題之后,趙長星心中振奮了起來。他有些舍不得的又用掉了兩包營養液,補充了一下體力之后,立刻開始忙碌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