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土方作業進行到半個月的時候,趙長星有了意外之喜。他意外發現,原來這里地下竟然也有一些黃鐵礦的儲藏。品質雖然不算太高,但勝在距離夠近,取用足夠方便。
于是另一臺太空車,紅旗號也被調了過來,全力支援這里的土方作業,于是每天的運輸的土方量迅速攀升到了接近100立方米的樣子。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工業區之中,在錢悅等人的忙碌之下,大量的建材被生產了出來,準備著土方作業完成之后使用。
這個大坑,趙長星足足挖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才最終完成。接下來的地基、墻壁平整工作又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現在,終于可以開始真正的二號種植車間建造工作了。
后續的工作既繁瑣又麻煩,還十分精細,這就必須要人們手工去做了。為此,趙長星盡可能的暫停了其余的工作,除了必須要值守在火種號飛船之中的兩人,繼續生產建材的兩人之外,剩下六個人全都召集了過來,與自己一同開展后續的施工作業。
人們首先在坑底鋪設隔離層,防止二號種植車間直接與巖層接觸。
在建設一號基地的時候,隔離層只需要在底部鋪設就行了,而二號種植車間就不行了,不僅底部,前后左右四面墻壁,以及天花板都需要鋪設。因為它是埋在地下的,六面都和巖層有接觸。
頂部暫且無需考慮,其余五面的隔離層鋪設完畢之后,便是密封層與保溫層。在這兩層也鋪設完畢之后,就需要鋪設大量的管道與線纜了。
原本管道與線纜是集成在板材之中的,不過現階段趙長星很顯然不具備如此高級的技術能力,只能退而求其次,將其分離開來各自鋪設了。
因為二號種植車間并不具備獨立的能源以及供水、供熱、垃圾回收處理等能力的緣故,這些事情都需要依靠一號基地內的設備來完成。需要鋪設的管道與線纜并不僅僅只在二號種植車間內部,還必須要和一號基地連接起來才行。
尤其是還需要考慮自動化的因素——二號種植車間之中的作物很顯然不能靠人來照料,需要能自動化的完成一切事宜,這更加提升了建造難度與工程量。不過也沒有辦法,趙長星只能選擇硬著頭皮去做。
這種一勞永逸,一開始麻煩,后續便省事的事情,他認為還是值得去做的。
當除了頂部其余的五面都完成了前期作業之后,便到了搭建頂層的工作了。而當頂層也完成,且通過了密封性測試之后,再來這里干活的人們就可以脫離宇航服的束縛,以更高的效率去完成后續的工作。
在搭建頂層之前,人們首先需要完成支撐桿的固定工作。
原本以塞德娜星的重力,支撐桿并不需要這么多就足以支撐固定起頂層。但是算上未來將要鋪設在頂層之上的,厚達1.1米的巖層,那就不一樣了。
不過,為了防止太多的支撐桿占用了太多可用面積造成損失,小希的設計圖紙之中,盡可能的將這些支撐桿設計到了隔離墻之中,并盡可能的用不同區域之間的隔離墻壁來代替支撐桿的作用。
支撐桿的安裝與固定又用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此刻,這處“大坑”底部滿是密密麻麻,呈一定規律排列,筆直指向天空的支撐桿,如同某些用來捕捉獵物的陷阱一樣。
安裝好了支撐桿,又裝好了橫梁、桁架等支撐結構,第一塊天花板板材順利的鋪設到了預定位置。又耗費了幾個月的時間,終于將總面積高達一萬平米的天花板板材全部分層鋪設完畢。
“可以進行密封性測試了。”
趙長星暗暗想著。
結束了這一階段最后的收尾工作,密封性測試如期展開。而這兩天,也讓人們難得的休息了一下。
趙長星再一次召開了火鍋大會,用上百斤的牛肉、羊肉和豬肉來回報人們在這一段時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