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最壞情況來打算,也即全員躲避到火種號飛船之中的話,那么首先需要確定應該把什么樣的物資帶上去。
第一樣被確定的東西便是食物。
各種各樣的糧食,肉類,蛋類,蔬菜,全都要帶到飛船里面去。
此刻距離那顆小行星的到來還有大約半年的時間。這段時間里,足夠種植車間里的作物成長到成熟,收割,然后再播種一輪。再加上之前倉庫里儲備的那些物資,算起來,差不多足夠當前所有人吃上一年多的樣子。
當然,是在執行戰時管制,嚴格控制攝入量的前提之下。
“那么,從現在開始,執行戰時管制,每個人每天定時定量分配食物。”
趙長星毫不猶豫的下達了命令。
災難之后,什么時候才能恢復糧食生產能力,誰心里都沒有底。既然如此,那當然要盡可能的延長支撐時間。
人們默默的點了點頭。
“火種號飛船里的各項維生物資,尤其是水,必須要提前補充。”
水的地位至關重要。且不說拿來飲用,電解之后,氫氣可以拿去當聚變燃料,氧氣可以拿來呼吸。水的地位,甚至比糧食的地位還重要。
這一條同樣獲得了通過。
“再之后,便是現階段無法制造的各種設備。聚變發電機,芯片,3d打印機,精密機械。”
“如果火種號飛船之中還有空余的地方,那就帶較為耗費精力與資源,制造難度較高的機械上去。”
……
在人們的討論之中,一串長長的物品名單迅速生成。
按照總體規劃,在災難到來之前,人們要提前帶著各種物資躲到飛船之中去,然后在擁擠的飛船之中將就大約一個月的時間,以等待災難徹底平息,等待躁動的塞德娜星恢復平靜——事實上,塞德娜星徹底恢復平靜的時間恐怕要以百年為單位來計算,但人們很顯然等不了那么長時間。大體上恢復平靜了就要趕緊下來開始推進下一步,否則所有人都要餓死。
等到可以登陸塞德娜星了,人們要以最快的時間開始建造種植基地,全力以赴的恢復糧食生產,且必須要在一年時間之中完成。畢竟人們還需要給作物成長留出時間。
在這段時間之中,所有人仍舊要回到火種號飛船之中來度過休息時間。因為很顯然塞德娜星之上不會有地方供人們休息。
如果一切順利,在糧食儲備耗盡之前,新的種植車間勉強可以承擔起供應食物的職責。有了持續的糧食供應,才能再去說下一步的安排。
可是……在幾乎算是一切推倒重來的過程之中,在一年時間之中建成一個總面積至少有5000平米的種植基地,這件事情究竟能不能做到,誰都心里沒底。
這一次,不會再有足夠的模塊式建材供人們使用了。
“先拆除二號綜合基地吧。”趙長星大聲做出了安排:“其余的基地暫時還可以發揮作用。”
不管最后能不能找到辦法,先把事情做了總不會出錯。大不了多浪費點時間,后面再組建起來就是了。
“船長,有最新的觀測數據生成。”
小希的聲音傳了出來。
“說吧。”
“該小行星的質量已經測定,它的質量是4.3億噸,誤差200萬噸。表面溫度22k……”
22k,大約相當于零下251攝氏度。
4.3億噸這個質量,大大低于原本預估的6億噸質量。不過這個質量差距,不會為撞擊的后果帶來什么差別——就像是從20層樓跳下和從15層樓跳下一樣,結局都一樣。只是這個數字仍舊引起了趙長星的疑惑。
“質量差異怎么會這么大?還有,它的溫度怎么會這么高?”
作為對比,塞德娜星的平均地表溫度只有大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