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觀測結果,總算是為這個方案——在這顆小行星上開個口子,借助其內部壓力釋放氣體的反推力改變它的軌道,讓它不要撞到塞德娜星上來——了一些可能性。但要確定這種可能性究竟是否真的可行,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觀測。
比如,確定其內部具體的氣體含量,確定其壓力,放射性重元素所能衰變熱的多少,計算反推力大小等等。等一切數據俱都明朗了,才能最終確定這個方案究竟是否可行。
趙長星迅速將自己的觀測結果和推測告訴了火種號飛船及塞德娜星之上的人們。果然,就像趙長星所預料的那樣,這個消息的到來讓人們俱都振奮了起來。
后續的探測方案很快擬好。在計劃之中,趙長星將返回火種號飛船,帶上更多的設備再回到這顆小行星這里來進行更進一步的觀測。
新的設備之中,有一臺震波儀,它將被安裝在這顆小行星表面,之后,一臺簡易推進器推動著一塊大石頭會撞在這顆小行星之上。這會引起這顆小行星的震動,然后震波儀通過收集并分析這些震波數據,便可以大概得出它內部的質量分布數據和元素構成數據,由此確定它內部的“空腔”究竟有多大,以及氣體元素的質量。
除了震波儀之外,還有一臺重力檢測設備。通過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同樣可以進行有關元素構成和質量分布的分析。結合起震波儀,所得到的數據就會更準確。
還有輻射分析儀,可以更加精準的測定衰變熱大小。
相關的設備總計有十幾種,這一次,務必要將這顆小行星搞個徹底的清楚明白。只有這樣,才能進行更下一步的安排。
在這一抹曙光出現之后,趙長星與人們又進行了數次討論,最終還是決定,拆卸計劃要繼續進行,要繼續將無法制造的、具備重要價值的設施和物資運輸到火種號飛船中去。因為時間是耽誤不起的,一旦最終確定改變這顆小行星軌道的計劃行不通,那時候再繼續搬遷計劃,時間就來不及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趙長星帶著人們的希望再一次來到了這顆小行星這里,并且立刻開始了進一步的觀測與分析。
此刻,這顆小行星撞擊到塞德娜星的時間,只剩下了不到五個月。
伴隨著趙長星的行動,一個又一個數據被查明,然后被納入到了綜合分析體系之中。質量分布、元素構成、內部壓力、熱衰變、重元素質量等等,全都有了準確的數據。
在這個過程之中,看到符合預期的數據,人們會歡呼,會興奮,感覺距離成功更近了一步。看到不符合預期的數據,人們會失落,會悲傷,但仍舊保留著希望,寄希望于下一個數據可以彌補當前數據的不足。
人們的心情驟起驟落,反復在天堂與地獄之間徘徊。唯有趙長星,臉上卻始終帶著笑容,始終平和而堅定,似乎無論什么壞消息都無法打擊到他。而,每當看到趙長星的身影,人們的心也總會慢慢平靜下來。
今天,是最后一個,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數據誕生的日子。
放射性重元素——現在已經探明是钚242——的豐度。很顯然,只有它的含量足夠多,才能足夠的衰變熱,加熱這顆小行星內部的那些呈現固態的氣體元素,為它內部足夠大的壓力。而有了足夠大的壓力,后續的計劃才有成功的可能。
獵鷹一號飛船之中,趙長星操作著相關設備,仔細觀察著儀器呈現出來的每一個數據。當最后一個數據呈現出來的時候,趙長星嘆了口氣,搖了搖頭。
數據顯示,這顆小行星之上,钚242的元素含量僅有0.0560.093。而這種程度的元素含量,并不足以為它內部足夠的熱量。沒有足夠的熱量,就沒有足夠的壓力,沒有足夠的壓力,就……
趙長星將這個數據回傳給了火種號飛船,神色仍舊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