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云偉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只需要用一句話便可以概括。
通過觀測是否有“渺子”這種亞原子粒子出現,來確定在遠航號飛船周邊是否存在除了遠航號飛船之外的宏觀物質。之后,再通過渺子的方向,確定那些宏觀物質的大概方位,然后再借助人力,對那個方位展開進一步的仔細搜索。
所謂渺子,是一種基本的亞原子粒子。它的半衰期僅有幾微秒的時間,也即它是極其不穩定的。在產生之后,便會迅速的衰變成一個電子、一個反電子中微子,一個渺中微子。
它的這種特性,決定了它在宇宙之中無法傳播出太遠的距離。
產生渺子所需要的能量級極高,核裂變、核聚變都無法產生它。通常來說,只有在高能物理實驗室之中的設備,譬如高速粒子對撞機之中才能有渺子產生。
但另一方面,宇宙空間之中本身便具有許多能量極高的粒子。這些粒子一旦與其余粒子產生對撞,其便可以達到甚至遠超粒子對撞機的能級,如此便會有渺子產生。
在地球之上觀測到的渺子,絕大部分都是因為高能宇宙粒子撞擊地球大氣層所產生的。
這種高能宇宙粒子,在此刻遠航號飛船所處的恒星際空間之中,同樣廣泛存在。
它們或者來源于一次超新星爆發,或者來源于一次中子星的合并、碰撞,又或者來自于黑洞吞噬物質的噴流……
在宇宙之中,它們無處不在。
那么這樣一來,就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發生。
在排除了因為宇宙高能粒子撞擊遠航號飛船本身所生成的渺子之后,如果還能觀測到其余的渺子,那這意味著什么?
因為渺子半衰期太短,無法在宇宙空間之中傳遞太長時間的緣故,這就只能說明,在距離遠航號飛船不遠的地方,有一顆宇宙高能粒子撞擊到了其余的宏觀物質,新生成了渺子,或者稱之為次生輻射,然后被人們觀測到了。
——通過對之前已經獲得的那些來自于那個至少是四級的超級文明材料的研究,人們已經確定,宇宙高能粒子撞擊到它上面,同樣會有渺子生成。
趙長星已經掌握的那些知識讓他知道,這,才是莊云偉教授之前說,“如果那些重力炸彈外殼材料與它們飛船的外殼材料類似”,這種辦法才有用處的原因。
很簡單,如果材料不類似,那就意味著宇宙高能粒子撞擊它們不一定會產生渺子,那這種辦法自然就沒有用處了。
但這同樣意味著另一個難題。
仍舊是觀測精度。
“我們的精度能否達到?”
莊云偉沉默了片刻,說道:“從理論上來說,能達到。但是……我們需要付出代價。我們需要擴建現有的中微子望遠鏡,并且,新建至少四個這種等級的中微子望遠鏡,如此,才能有可以接受的觀測概率。”
在地球上之時,人們為了觀測穿透力極強,甚至于整顆太陽對于它們來說都類似真空一般暢通無阻的中微子,會建造盡可能大的由超純水、重水等介質所占據的容器,以此來提高與中微子產生反應的概率,然后借助切連科夫輻射,通過光電倍增管來捕獲它們所產生的信號。
中微子望遠鏡通常建設在地下極深的地方,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防止其余類型粒子產生干擾的緣故。而衡量一個地方是否適宜建造中微子望遠鏡,則有一個指標,被稱之為“渺子通量”。
因為渺子也具備極強的穿透力的緣故,建造在極深地下的中微子望遠鏡,同樣會受到渺子的干擾。這讓人們不勝其煩,為了屏蔽干擾,不得不嘗試將中微子望遠鏡建造的更深。
這就意味著,中微子望遠鏡,也是可以用于探測渺子的。區別只在于,以往需要盡可能的屏蔽渺子的干擾,現在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