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早在近百年前,早在當初還處在那個遺跡之中,趙長星下定決心要建造新的中微子望遠鏡,盡可能多的收攏遺跡文明留在這里的那些殘骸,以及盡可能的獲取那些重力炸彈之時,趙長星就預料到了能源不足的這一天。
區別只在于能源不足的程度。
是嚴重不足,甚至于遠航號飛船徹底無反物質能源可用,連維生系統都無法維持,還是略微不足,雖然生活艱苦,但仍舊可以勉強維持?
這取決于運氣。更直觀一點說,是遠航號飛船的故障率。
因為故障率越高,便需要更多的人從冬眠之中醒來,消耗的物資與能源便越多。
綜合來看,現階段的能源不足水平還不算太高,也即,運氣還算是不錯。
面對小希的匯報,趙長星輕輕的點了點頭。
“這一天總要來的。既然已經來了,那么……暫停減速吧。總不能看著人們被渴死餓死。”
伴隨著趙長星的命令,遠航號飛船尾部,那總噴射面積高達十平方公里的熾熱尾焰,便緩慢降低了自己的亮度,一直降低到了連原本十分之一都不到的程度。
這意味著它的推進功率也降低到了相應的地步。
雖然按照這個減速速率來算的話,遠航號飛船毫無疑問是無法停留在拉卡伊9352星系里的。
如此,便有眾多的反物質能源被節省了出來,被挪用到了更為關鍵的維生消耗,以及故障排除消耗之中。
而在這之前,便已經有許多被封存的核聚變反應堆被啟用,也一同開始向外界供應了能源。
相比起正反物質湮滅,核聚變毫無疑問是一種較為低效的能源獲取方式。在正常的航行方式之中,人們很顯然不會考慮它,也不會刻意儲備聚變燃料。
有那些載荷空間,還不如多儲備一些反物質。
但現在,實在沒有辦法了,也只能在嚴格限制人們用水量的前提之下,挪用出一些水來,電解出氫氣之后拿去聚變了。
時間便在這種情況之下悄悄溜走。遠方那顆星辰,也越來越亮了。
此刻,遠航號飛船已經順利越過了這顆恒星的邊界,也即奧爾特云地帶。根據理論計算,它的奧爾特云之中的物質總量,大約會相當于十顆地球。
這毫無疑問是很多很多的物質。但很遺憾,遠航號飛船在穿越奧爾特云的過程之中,沒有尋找到任何宏觀物質。
唯有精密設備告訴人們的,有關物質密度在快速提升的數據,才能讓人們較為直觀的感受到與恒星距離的拉近。
這里已經可以算是恒星附近區域。此刻遠航號飛船之外的空間,雖然仍舊可以算是純度極高的真空,但空間之中平均每立方厘米的粒子數量已經高達數萬。
如果那片遺跡位于這里的話,那么,試圖通過中微子望遠鏡探測渺子的方式來尋找那些重力炸彈的方式就已經行不通了。
長達數百年時間的慢慢旅途,已經快要接近尾聲——如果人們可以再度減慢遠航號飛船的速度,令它足以被這里星球的引力所俘獲的話。
在遠航號飛船此刻已經近乎油盡燈枯,在此刻所有清醒著的人們所承受的壓力高到了極限,精神與身體也都到了極限,隨時都有可能崩潰的現在,無法停留到物資充裕的星系之中,便毫無疑問的意味著文明的滅亡。
趙長星與文明領導者們俱都清楚這一點。此刻所有人都清楚這一點。但此刻遠航號飛船仍舊維持著極低的減速速率,仍舊沒有增大功率。
當這顆恒星的亮度增加到比金星還要亮出數倍的時候,遠航號飛船以高達每秒鐘近千公里的速度,掠過了這個星系類似于太陽系柯伊伯帶的物質結構,然后直直的向著那顆位于星系中央的龐大恒星沖去。
這個星系之中也是具備眾多小行星與彗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