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了,可以起到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它幾乎可以創造出人們所需要的一切。
首先一點,大塊大塊的處于極低溫度狀態下的水冰,可以吸納遠航號飛船之中多余的熱量,將人們從酷熱之中解脫出來。而這,對于后續的需求來說,同樣是一個令水冰溶解成水的過程。
在這之后,水會被電解,氧氣拿去呼吸,氫氣則拿去聚變,產生能量。
此刻,遠航號飛船已經從正反物質湮滅供能模式,切換成了核聚變供能模式。只要有足夠的氫元素,核聚變電廠便可以產生出源源不斷的能量。
相比起來,正反物質湮滅供能,更類似于電池供能。而核聚變供能,就類似于接通了電源一樣。
這就意味著,人們可以從資源與能源緊缺的狀態之中徹底解脫出來了。
此刻,這一片小小的平地已經化作了繁忙的工地。眾多機械在這其中忙碌,無數機器人在其中穿梭,戴云飛等人,則穿著具備機械外骨骼功能的宇航服,在其中進行一些機器人無法完成的工作。
土地平整作業只用了不到一天時間便已經完成。在這之后是地基施工,也僅僅只用了一天。再之后是廠房搭建、設備安裝與調試,旁邊與之配套的聚變電廠也迅速出現在了大地之上……
這一切工作,僅僅只用了不到半個月時間便已經完成。在這之后,第一個可以裝載100噸水冰的標準資源箱被發射到了太空之中,然后被遠航號飛船捕獲。
相對于3號行星這樣巨大,質量高達地球2.1倍,表面重力高達地球1.2倍的星球,建造太空電梯是一項比起當初塞德娜星復雜龐大了無數倍的工程。相比起來,電磁軌道炮的效率雖然低了一些,但勝在更加簡潔,更加簡單實用。
同時,這也是趙長星等文明領導者首先來到這顆星球的最重要原因。
因為這顆星球沒有大氣層,電磁軌道炮便可以無所顧忌的從地表向太空之中發射資源。而如果有大氣層的話,電磁軌道炮便根本無法使用。
因為濃密的大氣會為標準資源箱劇烈的減速。同時,與大氣層氣體的猛烈摩擦,也會對材料性能提出幾乎無法接受的要求。
到那時候,太空電梯短時間內造不出來,電磁軌道炮也沒辦法使用,人們就只能依靠效率低下的空天穿梭船一趟一趟的搬運物資了。
這第一個標準資源箱之中的100噸水冰,被早已等候在這里的人們快速的安置到了內部傳送履帶上。履帶的盡頭,一座飛船內部的核聚變電場早已等候多時。
它先被送入了電解車間,氫氣則被傳送到了物料倉之中。伴隨著趙長星的一聲令下,來自外界的初始能源啟動了早已萬事俱備的核聚變設備。
龐大的能源,從這座聚變電廠之中源源不斷的生產了出來。
迎接它們的,是在場所有人的歡呼。
此刻,三號星球那條峽谷之上,眾多智能挖掘車在來回穿梭,將一大塊一大塊的水冰送到履帶之上,傳遞到廠房之中,如同忙碌奔波的螞蟻。而在廠房內部,伴隨著第一次發射,人們略微調整了一下參數,便開始了第二次,第三次發射,且發射的質量也在迅速提升,最終穩定到了每一次發射1000噸左右水冰的水平。
每一天時間,這樣的發射會進行720次,便有72萬噸水冰被送入到遠航號飛船之中。
伴隨著水冰供應的充足,一座又一座聚變電廠開始運轉,于是,遠航號飛船之內,一個又一個出于節省能源與資源目的而被關閉的系統,再一次被啟動了。
首先被啟動的是溫控設施。
在充裕電能的驅動之下,分布在總面積高達上千平方公里的遠航號飛船外殼,總長度高達數千萬公里的管道之中,那用于搬運熱量的液體再一次開始了全力奔涌,將過多的熱量從飛船內部源源不斷的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