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心中俱都清楚,只要等待足夠長的時間,就總會有宇宙高能粒子恰好具備這臺半開放式的粒子對撞機平行的前進軌道,從而恰好在人們的觀測視野之下對撞。因為這說到底,只是個一個概率的問題而已。
人們沒有想到的是,人們的運氣竟然這么好,竟然只等待了這么一點時間,便迎來了這次至關重要的對撞。
在這一瞬間之中,人們觀測到有大量的粒子在一瞬間之中生成。其中,因為半衰期極短的緣故,大部分粒子在剛產生之后便即衰變成了其余的粒子。但沒有關系,通過觀測其余粒子的能量及類型,仍舊可以通過物理學公式反推出究竟是什么粒子衰變成了它們。
這整個過程,全部都是可以用公式來描述和計算的。公式用來預測粒子的生成、衰變和最終產物,而實際的實驗環境及產生的數據,則反過來驗證了公式的正確性。
這是一次人類文明歷史之中所觀測到的能級最高的粒子對撞。可以預見,它必然會產生眾多以往從來沒有過的數據。
在這一刻,整個物理學界沸騰了。
趙長星同樣為此感覺到了振奮。因為來自摩云厲塔爾文明的科學資料清楚的顯示著,從二級文明晉升三級文明的階梯,便有相當大一部分隱藏在微觀世界之中。
在趙長星的注視之下,在人口的不斷增加,在文明的不斷新陳代謝之下,以這一次粒子對撞為開端,眾多的科研發現紛紛涌現了出來。
來自于摩云厲塔爾文明那些科學家以及科學資料,并沒有辦法推動人類文明就此進入三級文明級別。原因很簡單,三級文明的科學體系復雜而龐大,僅僅是傳承這些知識而不做任何推動,需要的專業的科研學者數量便高達上億。
那些科學資料以及科學家所掌握的知識,僅僅占據整個三級文明科學體系的一小部分而已。這固然可以對人類文明的科技體系產生極大的推動力,甚至于加速人類文明的科技進展,避免人類文明的科技道路走上歧途,但更多空白的部分,卻仍舊需要人類文明自己去填補。
在這個發展大背景之下,一項項原本空白的地方被書寫,一項項人們之前未能掌握,也未從摩云厲塔爾文明之中獲取到的科技,被人們自行研發了出來。
更加完善的恒星、星系演化理論,宇宙演化理論、微觀粒子模型、時空環境模型等等,俱都從這眾多堪稱科研重器的基礎科研設施之中產出。
漸漸的,人類文明的人口總量到達了三億——這與之前所提出的兩億人口上限并不矛盾。
兩億人口上限,是指離開這個星系之時的人口數量。而此刻距離離開這個星系尚且還有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之中,通過人工子宮大規模制造新生兒的活動會全面停止,對于生育的所有鼓勵措施也會取消,是否生育完全自愿。
那么,按照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模型計算,從現階段開始,人類文明人口數量會自發的緩慢減少,一直到離開時間到來之時,恰好降低到兩億左右。
此時此刻的人類文明,真正達到了離開地球之后前所未有的巔峰狀態。
此刻,人類的足跡遍布這個恒星系內的三顆大行星與數千顆小行星,滾筒類型的太空城數量高達三千多個,分別分布在三顆大行星周邊。
有眾多的工廠和資源基地遍布任何一顆略微大一點的星球,數百萬艘各類型飛船在不同的星球之間繁忙穿梭。
在工作之余的閑暇時間,人們可以去一號行星感受那遍布了一整個半球的,猛烈吹拂了許多億年,且仍舊將存在至少一百億年以上的巨大風暴,可以漫步在兩萬多米深的海底,可以在一號行星背面,在無盡的星空籠罩之下感受萬里冰原的雄壯與浪漫,也可以在二號行星之上感受超巨型火山噴發的威武,感受三號行星的鋼鐵叢林,感受小行星的荒涼與冰冷,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