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完上頭的政令后,時間已快到中午了。牛大寶也不耽擱大家回去生火做飯,便宣布了散會。
這便是移民村的好處所在了。
因高嶺村周邊可以吃的活物太多,再加上村里剛剛收獲了一季沒有上繳,所以難得的可以一天吃三頓飯。而在牛大寶小時候,一天就只能吃兩頓,還經常是兩頓米粒少得可憐的稀粥。
高嶺村則不僅可以吃三頓, 還可以做到頓頓有肉。不是魚蝦就是林子里的鹿肉,讓很多剛來的新移民以為是來了天堂。
出了學校,便是村里唯一一條可以允許兩輛馬車并行的村道了。和連接縣城的官道相比,村道不僅鋪了草木灰,還弄來了大量的石板。即便是下雨天,走在上面也不會濺一鞋底的泥。
“村長回家???”
“村長我先走了?。 ?
“回頭打獵可以喊上某?!背鰧W堂大門時,村民們紛紛跟牛大寶打著招呼。
和上任村長相比, 牛大寶這個新來的村長因為時間不長, 所以架子不大。對這些村民們,多是以和顏悅色居多。所以村民們也都跟他套著近乎。
由于莊稼前陣子剛收割,石板路的縫隙間撒了不少麥粒。一些雞鴨就在這石板路上東瞅瞅,西啄啄。有時候啄到的是麥子,有時候捉到的蟲子。
當更多的時候,是生長在縫隙間的嫩草。
這樣寧靜的生活,讓牛大寶滿足的同時,又有些唏噓感嘆。
畢竟是從戰場上退役的,經歷了尸山血海后,再過上普通人的平淡日子,總會有種恍然和不真實感。
便甩了甩腦袋,腳步也不禁加快了不少。
因高嶺村的初建是在官府的督促下,所以和遼東、上京附近的自然興建的村落相比,高嶺村更加的規整有序。一座座的青色木頭房子橫豎成排,以學堂為中心,分立左右而設。
然后沿著高嶺村所在的土丘,均勻的分布著。
這是高嶺村的由來!
其地勢乃是周邊地界最好的。在其西南面,原本是與江水相連的沼澤地。不僅有面積很大的湖泊,也有一畝、半畝或是幾平方大小的池塘、小水潭。
還有大片生長在濕地的水草, 在夏日里,經常會引來大片水鳥的聚集。
聽村里資歷相對老一些的老移民說,他們在這高嶺村建立定居點,還是有些機緣的。
當時那支移民隊伍要去的本是更下游的兩江交匯口。甚至在前期,那里已經做到了接收的準備。只是很不巧,船隊經過這條河段時,剛好遇上了汛期。
那些長滿了水草的沼澤地與密集分布的湖塘、水潭全都連接在了一起,成了一片煙波浩渺的大澤。
水流又在那時候特別的湍急,他們的船隊被沖入了大澤中,一下子迷失了方向。
谷輅
幸運的是最終在大澤中找到了一個面積不算小的小島,島上還有一片沒被淹沒的森林,而那就是最初的高嶺村。
一行人就在孤島上耽擱了好一段時日,期間為了避雨,還在島上建了房子。一直到汛期退去,他們才重新找回航道。但不是所有人都撤走,因船只的損毀和物資的有限,只能讓少數人遷往最初的定居點求援。
等到求援的人返回,河水已全部退去。高嶺村也重新露出了全貌,那些被逼著在島上定居的移民們還開墾出了好幾畝荒地。
趕過來的官吏瞧著高嶺村的位置不錯,又因移民們已經在這地方自食其力,便決定將這個定居點保留下來。但水患卻是必須的解決的!
于是和其他地方的移民新村不同,高嶺村的村民首先做的不是開墾荒地修建房子。而是齊齊在距離河岸不遠的地方修建堤壩,以盡量將沼澤地與河水隔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