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多的虎豹騎,而張魯投降之后,漢中事物是暫時由張魯的弟弟張衛所管理。
張魯向來對待漢中百姓親仁,寬厚,眼下又是春耕,張魯從來都不在春耕時候招募兵勇打仗的,現在漢中歸了朝廷,朝廷施恩都還來不及呢,總不可能對他們比張魯還差吧?
因此這一戰,朝廷自然就沒從漢中進行征兵,而是讓百姓安心種地,張衛的手里,有的也僅僅是一萬多一點的常備護教兵而已。
或者干脆說,都是一群拿著武器,鎧甲也不多的道士而已,張衛和曹純加一塊,也不過是三萬多人,這三萬多人,仗著陽平關天險實話實說確實也是足以防守的,但是想要進攻將敵軍打退,那就有點難了,畢竟韓遂和呂布都是一代梟雄,誰也不是白給的。
曹純的腦子里壓根就沒有過轉守為攻的想法。
原本,曹丕腦子里也是沒有的。
但是他現在有了。
無非是覺得自己年輕,無非是覺得自己沒有資歷么,無非是信不過自己么,居然還想著把我給擼掉。
誰還是天生就會打仗的不成?
我自小追隨父親,怎么說也算是將門世家了,連曹彰都能當江夏太守帶一支兵馬,憑什么我就不知兵呢?
如果,我真的能夠以少勝多,以弱克強,在這陽平關下打一個漂亮仗呢?
于是一連好幾天,曹丕都異常的積極主動,每天都堅持在山腰下不厭其煩的巡邏,探聽山下敵軍的動態,努力的尋找著所謂的可乘之機。
萬一呢。
按說這么長時間了,這敵軍的士氣確實也該有點繃不住了才對。
事實上確實也是如此,這一點曹丕的判斷還是沒錯的,呂布和韓遂都是來撿便宜的,不過是聽說了張魯投降,火急火燎的想趁機偷一波而已,也并不是真的就做好了決定要與朝廷展開一場大決戰,準備的也很倉促。
更關鍵的是,他們不是劉璋,沒跟張魯打過交道,也都知道陽平關險要,但是這陽平關具體有多險要,他們卻并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真打起來才知道,什么叫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
這張魯能在三國亂世中割據一方,成為一代梟雄,靠的還真不是簡單的宗教忽悠和他那風騷的老娘,他也是有本事的,至少陽平關他就修建的非常這好。
關口高有數丈,一應防御的裝備和工程也是應有盡有,本來就已經非常難打了,張魯卻還在陽平關北側的大山上修建了連綿不絕的箭樓,修建了足以屯扎重兵的藏兵之所。
簡單說這個地形就是兩座連綿不絕的山脈的中間在最窄的地方建個關,而關前兩側的山坡上都有重兵把守,不但能有效的防止敵軍通過上山繞過關隘,還可以居高臨下的對敵軍的大營進行射箭覆蓋性打擊,更可以派遣精銳小分隊地敵軍的營寨進行騷擾。
而從山腳下往山上打,總是很難的,而且山上的面積太大了,張魯修的藏兵營又是又多又深又堅固,真被敵軍打上來還可以在大山里與他們玩捉迷藏,山上守軍有陽平關守軍補充糧草,攻山軍可沒有。
如此打了一個多月,聯軍是山也上不去,關也進不去,陽平關對他們來說已經徹底成為了一塊雞肋,那是真的有點啃不動。
曹丕,所領到的任務就是山上駐扎,負責騷擾牽制敵軍,反倒是曹純和張衛則守衛在了更加安全的陽平關里面,畢竟山上這邊立軍功更加容易,曹丕如果真的就躲在陽平關里面不出來的話,會給人一種曹丕堂堂征東將軍真的是在打醬油的感覺。
然而當曹丕心思活絡起來之后,其出動的頻率明顯的就變得多了,以前,在聯軍不攻城的時候漢軍三天兩天的下來騷擾一次,其目的也不是為了造成多大殺傷,主要就是為了打擊士氣,破壞攻城器材之類的。
現在,曹丕恨不得一天下山八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