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思瑾的這個問題,讓一眾大臣們犯了難,他們不知道齊思瑾到底是什么想法,都怕說的不合齊思瑾的心意而讓皇帝不滿,所以在準確猜到齊思瑾的想法前,大部分臣子都不敢隨便說話。
不過也有人自認為揣摩到了皇帝的心思,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
只見嚴青第一個出來說道:“陛下,齊思嘉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明法紀,不殺不足以正綱常,不殺不足以平民憤,雖然陛下寬仁,不忍對他處以極刑,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更何況他犯下的是如此大罪,必須處以極刑!”
“陛下,齊思嘉與燕國秘密竄通,內外勾結!燕國出兵犯境,打的就是要扶齊思嘉上位的旗號,如果不殺齊思嘉,則燕國人仍舊會打著齊思嘉的旗號繼續入侵我大齊!
只有處死齊思嘉,才能絕了燕國人的口實,也才能讓齊思嘉散布各處的那些余黨斷了念想,也才能讓我大齊早日恢復安寧!”周思海也立即出來說道。
周思海與嚴青一樣,都認為齊思瑾之所以向大臣們詢問如何處置齊思嘉,肯定是既想殺了齊思嘉卻又不想落個殘殺手足的名聲,所以讓大臣們給他一個臺階,制造出不殺齊思嘉不足以平民憤的輿論,然后再順理成章地痛下殺手。
而與完全是投機心里的嚴青不同,周思海還有著更多的考慮,他的周氏家族從一開始就堅定地站在了齊思瑾這一邊,與齊思嘉和其黨羽早就結下了不小的仇怨,如今一定要趁其病要其命才能永絕后患。
不然的話,理論上就存在著齊思嘉日后某一天死灰復燃,反過來報復他們周氏一族的可能。
齊思瑾聽了這兩人的話后,沒有明確表態,而是又對韓凌宇說道:“丞相,你覺得如何?”
齊思瑾這么一問,同樣還沒有猜透齊思瑾想法的韓凌宇心中也是犯了難,對于該如何表態非常糾結,在向大殿中央走的短短時間里,他在心里仔細品味了一下齊思瑾說話時的語氣,最后他一咬牙,決心賭一把。
韓凌宇走到大殿中央深施一禮,然后侃侃而談道:“陛下,臣認為,以齊思嘉的所作所為,縱然萬死也難贖其罪,嚴尚書與周大人所說的也都非常有道理。
但是,陛下與齊思嘉畢竟同為先皇的骨肉,而先皇在世時,最不希望看到的便是手足相殘。如今,先皇留下的皇子本就已經不多,而齊思嘉又大逆不道,犯下了勾結外敵、起兵造反的不赦大罪,想必早已讓先皇在天之靈難以安息!
陛下,雖然齊思嘉死有余辜,但若陛下寬赦于他,定能讓先皇在天之靈更加欣慰,也讓大齊千萬子民看到陛下的寬仁,與齊思嘉的所作所為正好成為鮮明的對比,齊思嘉和燕國人之前為中傷陛下所造的種種謠言,也自然不攻自破!
如此,必能讓大齊百姓更加忠于陛下,也更加能夠團結一心,共御外辱,不愁打不退燕國人。
至于說燕國人會以齊思嘉為借口繼續進兵,臣認為,燕國志在吞并我大齊,本就沒打算讓齊思嘉活著,在臣圍攻南興城時,燕國人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去支援,就是明證!
所以燕國人早就打算讓齊思嘉戰敗被俘,接著會在陛下處死齊思嘉后,大肆宣揚陛下不能容人,為保皇位不惜手足相殘,以此亂我軍心、民心,然后再打著為齊思嘉報仇的旗號繼續進兵,直到吞并我大齊為止!
陛下如若留齊思嘉一命,反而會打亂燕國人的陰謀詭計,也向全天下證明陛下心懷坦蕩,讓那些燕國人炮制的謠言不攻自破!”
韓凌宇的話說完后,還沒等齊思瑾說什么,一直跪在一旁瑟瑟發抖的齊思嘉頓時來了精神,急忙再次磕頭說道:“沒錯,沒錯,韓丞相說的對,都是燕國人在背后煽風點火!
父皇駕崩后,罪臣本已決心效忠陛下,在河中郡做個逍遙王爺,可燕國人和光復教一再派人慫恿罪臣起兵造反,還口口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