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究是表達的這個意思。
下一瞬間,工廠的窗口前喧嘩了起來,一眾設計師和試飛員、s駕駛員什么的大聲嚷嚷著那究竟是什么玩意。
眾多人員吵吵著諸如
“那到底是導彈還是s?”
“那玩意是人開的?”
等等話題。
資深的駕駛員基本上都會自己估算加速度的,娘希匹的30g的縱向過載,就算不死……
沒有不算,30g的過載壓在身上,就算高科技抗荷服和座艙減去了5個g,25g的過載人必死無疑。
對此,曾經參與s高達項目的設計師翻了個白眼。
“s高達的正統后繼機,那玩意最初根本就沒打算給人類開?!?
當然,是給成長型人工智能愛麗絲開還是給更先進的強化人類開就仁者見仁了。
旋即,這個設計師繼續死死的盯著在宇宙中上下飛舞的i高達。
“雖然覺得容易被打,但是我還是想說,這恐怕才是s真正的姿態吧……從一百多年前,最大過載12g就成為了人類駕駛員的極限,這也同樣成為了機動載具的極限。
我們不是造不出來能以100個g進行機動的s,但是誰開呢?
人類駕駛員上去就是死,就算是遙控駕駛,人類的反應速度以及高度干擾之下的信號傳輸速度都跟不上機體的機動速度。
自律駕駛的話,愛麗絲和exa都被強制下馬了……”
在外面,李平把自己熟知的機動都嘗試了一遍,一直玩到機體沒燃料了才不情不愿的返回阿納海姆的工廠。
慢慢的把機體停好,一群設計師和機械師歡呼著圍了過來,寒暄一陣之后,眾人就開始和李平一起對機體在試飛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改修。
比如,45的輸出功率之下,背包里的兩個反應堆會有微弱啊共振現象,兩肩的輔助反應堆吊艙和機體的連接件強度不足,在25g以上的過載下會有前后甩動的現象,會對機體控制造成誤差,姿態控制噴口功率不足,在高速機動之下對機體控制能力有限,部分姿態控制噴口燃料儲量過少等等。
至于機體os響應時間過長這種事情李平都懶得提,反正等返回隆德貝爾之后自己就得開始琢磨通過精神力骨架對機體進行超感式控制,或者直接把自己思維同步到機體上。
對李平而言,在超高速超高過載之下通過操縱桿進行機體控制真的太考驗人了。
畢竟自己這都兩噸多的握力了,一激動把操縱桿捏碎了就很尷尬。
順便,李平現在穿宇航服也有這個顧慮,一不小心動作過快把宇航服扯碎也會很尷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