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摧毀。
除了重型兩棲登陸艦外,還有四艘灰色木馬級強襲登陸艦。
灰色木馬級強襲登陸艦,是人革聯第二代強襲登陸艦,長達460米,外觀和阿魯比昂號有點像,也是雙體船設計,配置了四座雙聯裝280毫米電磁炮,八座雙聯裝荷電粒子炮。兩個艦體中間配置了一門炮身貫穿了整個艦身的巨型加速粒子炮。
四個大型機庫里配置了兩個中隊18臺s,以及兩個中隊18架空天兩用戰斗機。
陸戰隊配置了兩連的陸戰隊,步兵伴隨火力因為艦體體積問題只有八輪小型全地形車運載的122毫米輕型榴彈炮,六輪裝甲皮卡上裝備的82毫米自動迫擊炮以及吉普車上裝備的12.7毫米三管機槍、40毫米榴彈發射器以及105毫米無后座炮。
剩下的火力,全部指望各個步兵班組攜帶的120毫米一次性火箭筒和60毫米一次性火箭筒了。
因為種種因素,比如連強襲登陸艦都無法局部控制制空權,步兵連帶著單兵防空導彈或者連一級的前線地對空導彈也沒啥意義等理由,這兩個步兵連完全沒有攜帶任何地對空火力。
遇見武裝直升機等火力,大概只能靠反器材步槍和重機槍用毅力來客服一下了吧。
四艘山東級戰列艦,純粹的600米級宇宙戰艦,艦體中軸線上布置了八座三聯裝600毫米電磁炮,艦首配置了一門大型加速粒子炮,副炮配置了六座雙聯裝荷電粒子炮和32座雙聯裝120毫米速射炮,另外還有60座57毫米四聯裝速射炮,四座十六連裝速射導彈發射器,八座艦首重型魚雷發射管。
沒有任何艦載機,艦體裝甲最薄的地方也有四米厚,直面數據讓李平看的口水直流。
十二艘舟山級重巡洋艦,300米長,空天兩用,艦體中軸上配置4座三聯裝203毫米電磁炮,副炮配置了八門單裝荷電粒子炮和16座四聯裝57毫米速射炮。
四座艦首重型魚雷發射管,兩座16聯裝速射導彈發射裝置。
然后就是十六艘拉著燃料、彈藥、食物、無人機等物資的烏拉爾級大型補給艦了。
甚至沒有重巡以下的伴隨艦艇。
而且每艘船都和人革聯宇宙軍的常規艦艇不同。
根據李平的了解,人革聯現在最常用的宇宙軍主炮是大型荷電粒子炮來著,但是這次只有中小型荷電粒子炮作為副炮使用。
主武裝全都是非常規的電磁炮,艦艇也全都是對空防御強化型。
當李平有權限查閱艦內彈藥庫里的電磁輻射信號的時候,李平才勉強理解林有德司令在出航前說的“如果不能奪取遺跡,就不惜一切代價摧毀敵人所在星球”的含義。
嗯,包括重型魚雷,600毫米主炮炮彈,203毫米炮彈全都是核彈。除了常規的核炮彈核魚雷之外,少數遠程艦對空導彈搭載了試驗性的氮型炸藥,威力差不多是同質量的tnt50倍,少數近程高機動對空導彈搭載了氫金屬炸藥,威力差不多是同質量tnt的20倍。57毫米近防炮幾乎幾乎只攜帶了特制的超硬合金脫殼穿甲彈,這玩意的造價李平記得達到了驚人的20萬一枚,遠超常規的鎢合金穿甲彈和貧鈾穿甲彈。
除此之外,還有李平早就知道的,本艦隊的所有艦載火控設備、觀測設備等和戰斗直接相關的設備,都是實驗室里搬過來的,尚不具備量產能力的原型機。
從全精銳士兵,到全原型機設備,到全特種裝藥的彈藥,到全王牌陣容,再到重型兩棲突擊艦內的裝藥起碼有好幾斤的反物質炸彈,不計代價這四個字可謂是發揮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