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役后來被稱之為“愚人節戰役”或者“血色愚人節”,深海艦隊封鎖大海所造成的威脅,則被稱之為愚人節危機。
這場戰爭,以人類整體的膨脹所造成的在戰斗中冒進為起點,以戰斗開始后一小時內,毫無意義的陣亡了二十萬以上精銳士兵為轉折,以連續三天的突圍潰逃為結尾。
在戰斗中,海、空、宇宙三軍將士展現出來了頑強的戰斗意志,奮勇作戰死戰不退,為艦隊爭取到了撤退的機會。
但是最終他們的英勇奮戰,只是將參謀本部的參謀和將軍們在恥辱柱上釘的更結實了一些而已。
這一仗打的,別說海軍人麻了,空軍、陸軍、宇宙軍甚至連帶著杰特拉蒂軍,加密拉斯軍,伊斯坎達爾全都麻了。
當海軍艦隊確認潰敗后,各個戰區附近的航空部隊全部緊急起飛,內陸的航空部隊不計代價的轉場到沿海機場,沿海區域同樣也是不計代價的建設前線機場。
為了掩護艦隊的撤離,UEG動員了一切能動員起來的力量。
戰斗機部隊和轟炸機部隊,一個大隊一個大隊的往里填,半個大隊半個大隊的損。
宇宙軍,各個艦隊的戰列艦編隊以及重巡洋艦編隊在150公里的極低軌道拉起來炮擊陣型,和深海艦隊的對空部隊打著炮擊戰,損失慘重,接近20%的戰艦在炮擊戰中受損或者被擊沉,尤其是新型戰列艦巨大的質量從150公里的高度墜落時引發了無數的小型海嘯讓戰斗越發艱難。
重型航母、強襲登陸艦成建制的投入戰場然后以接近三分之一的戰艦戰損和九成以上的艦載機戰損強行維持戰線。
陸軍的炮兵部隊展開了持續了三天三夜的無休止炮擊,前線臨時修建的炮擊支援要塞群從臨時炮擊陣地繼續修建為半永久防御要塞。無數武德充沛和或者武德過于充沛的裝備被從衛星工廠中生產出來,由新生產的空天運輸艦投送到各個地區的要塞群。
比如406毫米加特林機炮或者4800毫米加農炮什么的。
依托無數的新造岸基火力以及無數航空部隊的掩護,總算將一度推進到距離海岸線不足1公里的深海艦隊給推回去了。
“我現在有種0079年魯姆海戰的時候,因為高強度米諾夫斯基粒子干擾而導致戰艦運行效率低下,從而導致聯邦艦隊被MS暴揍的既視感啊……”看完了戰斗評估資料以及戰場影像,李平苦笑著搖頭。
UEG打的冒進嗎?冒進。這是無可辯駁的事情。
但是比起UEG定制了一份全戰線閃電戰的戰斗計劃這種事,更坑的是天網系統對于戰況的分析。那就是,如果人類沒一次性投入如此之多的戰力,試圖在短時間回內海的話,深海后來的戰力是不會那么多的。
以慢刀子割肉的手段,逐漸蠶食深海的占領區才是正確的操作。
然而……看到這件事的時候,大家稍微松了一口氣,因為這次潰敗恐怕是人類遲早都會遭遇的。
就算最初的階段UEG制定了穩扎穩打的作戰策略,在戰斗中后期階段也一定會發起大規模最終決戰,那時候,恐怕UEG又會面對被突然爆發的深海艦隊打回來吧。
這種虧,某種意義上將早吃比晚吃要強。
比起成功前的功虧一簣,這種上來就被迎頭痛擊的打擊要小很多。
而且,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團結民眾還是順便揪出來想趁機搞事的宵小之徒都是比較方便的。
“戰線最終維持在距離海岸線20海里左右的距離上,要保證安全的話,民用船或者貨船的航行還是來12海里的領海內航行比較好。在距離海岸線15-25海里的距離上有隨機巡航的驅逐艦級和輕潛艇級。”
“第一島鏈要塞群健在,菲律賓-新幾內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