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加特林機炮,主功能是反MS和反導,對艦能力偏弱。
剩下的空間都被安裝了MK109型通用垂直發射裝置,足足600枚艦對空、艦對艦、艦對陸導彈的備彈某種意義上講師非常充足的。
根據我國技術參謀部的分析,這種程度的備彈足夠應對兩到三次高強度戰斗。
然而,在這場戰爭中,這600枚導彈在最初的五分鐘內就消耗完了。
身軀龐大的戰列艦只能依靠四座主炮每分鐘十輪的炮擊以及十二座60毫米近防炮應對深海的攻擊。
谷苭/span驅逐艦、巡洋艦基本上都是面對相同的問題,問題不在于戰艦設計的不合理。而在于設計的太符合我們常規戰爭了,面對這種非對稱戰爭,我們的武器就變得很不適合了。
KMF這種手持火力接近305毫米炮彈,機動性很強,并且能剛好裝下能抵御406毫米艦炮級炮彈的小型機動兵器自然成為了我們第一輪實驗的首選裝備。”
“其實我最初以為你們會選擇量產初號機來進行對抗來著。”李平歪了歪頭。
“啊,這個是第二輪實驗的想法,巨神兵這種巨型重裝甲人形機動兵器不但擁有厚重的裝甲,還有能幾乎免疫核武以下武器的AT立場的兵器自然在我們的考慮之中。
然而,巨神兵的量產和KMF、MS這種機械裝備生產不同,巨神兵與其說是生產,不如說是培育,它需要的時間比較多,并且和衛星工廠的超高生產力基本沒啥關系。”
——然后僅僅在三天后,第一批的三艘第三代木馬級強襲登陸艦帶著第一批的200臺蘭斯洛特和15臺紅蓮圣天八極式就和第十三獨立艦隊一起降落到了相模灣。
“……這就是衛星工廠的生產力嗎?”仰頭看著十幾艘戰艦和三艘巨型運輸艦突入大氣圈時拉出來的長長的紅色尾跡,李平感慨道。
“成飛所用了一天的時間將這三種KMF的圖紙用本土技術實現,并且進行現代化升級,比如把動力爐從能量電池換裝為小型鈀金屬反應堆,增設小型SIC裝置,骨架換用高達尼姆合金θ,裝甲增設PS裝甲等等,衛星工廠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就完成了200臺蘭斯洛特和15臺紅蓮的生產,下午就完成了運行測試,最消耗時間的,反而是對機體的外裝甲進行烤漆。這用了整整32個小時才完成,比機體生產用的時間還多。那三艘木馬級直接挪用了已經建造完的新艦體,改造了彈射器和格納庫就拿過來用了。”碇唯搖了搖頭,和KMF這種機械生產相比,巨神兵的培育簡直是手工作坊級的。
最終,隸屬第十三獨立艦隊的四艘第三世代木馬級強襲登陸艦,十二艘換裝對深海作戰用裝備的戰列艦以及四十一艘重巡洋艦來到了這里。
此外,還有配給到天命要塞的三艘特裝型第三代木馬級強襲登陸艦。
三艘巨型運輸艦里運載的是以舊時代伍斯特級巡洋艦以及諾福克號驅逐領艦為藍本建造的對深海戰斗用特型火炮輕巡和特型火炮反潛驅逐艦。
“這樣一來,第一波反攻就開始了啊。真的手癢啊……”李平撓了撓頭。
然后,李平就看到兩臺蘭斯洛特合力拎著一個中型集裝箱飛了過來。
“今天還有運輸任務?”李平一歪頭。“而且還不是用運輸機,而是用KMF拉過來?”
兩臺蘭斯洛特緩緩降落,將三米多高的集裝箱放到地上之后,頭也不回的飛走了。
“??”
集裝箱緩緩展開,露出來里面運載的一臺深紅色KMF。
“這是……”
“再生·蘭斯洛特·行刑者,使用蘭斯洛特·阿魯比昂進行再調制生產的給你的專用機,雖然只是臨時加強的機體,比不上之前開的以整個文明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