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頂級流量
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央媽全程直播。
電視可以收看到,互聯網上也可以收看到。
甚至頒獎典禮三分鐘剪輯好的視頻再次登上了新聞聯播,以及八點檔的國際新聞。
觀眾們在看到楊老、秦元清從卡爾十六世的手中接過諾貝爾獎牌、證書,并且贏得了全場賓客的掌聲,在看到那全場賓客起立用熱烈的掌聲送給這兩個創下諾貝爾獎記錄的得主的時候,目睹著這一切,所有觀眾們都激動地熱血沸騰,甚至是熱淚盈眶。
實在是華夏,太渴望國際榮譽了!
以前,大家對于奧運冠軍期待很高,可是當華夏已經習慣于金牌榜前三的時候,人們慢慢的心態就轉變了,對于奧運冠軍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期待到骨子里,運動員一旦傷病、失誤也不會再苛刻到骨子里。
就如同倫敦奧運會,吳景標在失去金牌后,面對著采訪鏡頭痛哭流淚說:“我有愧于祖國,有愧于華夏舉重隊,有愧于所有關心我的人,對不起大家!”多么讓人心酸,要是以往的話絕對被各方罵的狗血淋頭。可是這次大家都說“你就是最棒的”!
體育這事,哪有什么長盛將軍,能夠一直保持不敗的,奪冠除了實力之外還得一點點運氣。
在奧運上華夏人已經調整好心態,回歸正常心。可是在學術上,那不一樣了,除了上一次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再無一人能夠斬獲諾貝爾獎,這么多年來,大家都希望有華夏人能夠諾貝爾三大獎,這已經成了一種病態。
而如今,秦元清、楊老以華夏人的身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一次誕生兩位諾貝爾物理學獎,這豈能讓大家不興奮?
尤其是各大高校的學生、剛剛畢業踏入學術界的博士,那些奮斗在科研崗位上的科研工作者……
從秦元清身上,他們不只是看到了諾貝爾獎的榮光,更是看到了希望。
華夏的學術界正在崛起,華夏的學者正在走向世界,華夏的聲音正在重新定義著科學。
對于真正從事學術領域工作的人而言,還有什么事情比這更值得高興呢?
原本沒有任何華夏人獲得諾貝爾三大獎,諾貝爾獎好像有個鐵壁一般的障礙阻攔著華夏人,讓人絕望,所以就有很多學者選擇加入美利堅或者歐洲國家,以期望作出成果后獲得諾貝爾獎,得到世界的認可。
而現在這個障礙被秦元清破了,障礙被破了,那么就不可能像以往那樣堅不可摧,華夏學者再獲得諾貝爾獎,自然難度就會降低很多。
沒有任何意外,在網友們的熱議討論中,楊老、秦元清的名字再次登上了當天圍脖熱搜的頭條。
尤其是轉發新聞聯播的央視官微,幾乎已經被占領。
“恭喜楊老,兩奪諾貝爾物理學獎!20世紀下半葉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實至名歸!”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里始終是您的家,從未變過!”
“楊老,我跟您道歉!10年前我年輕不懂事,請您原諒!如今才明白您學術的偉大!”
“大魔王流弊!”
“大魔王666!”
“此生不悔入華夏,來生還在種花家!偉大的祖國,我愛你!”
“大魔王年僅24歲成為諾貝爾獎最年輕得主,也是全世界有史以來第一個獲得菲爾茲獎、諾貝爾獎!真是個變態!”
“我們導師說一個研究人員的黃金時期是30歲到40歲這十年!大魔王現在還處于上升期,還沒迎來自己巔峰期!”
“跟他生在同一個年代的數學家、物理學家,是他們的榮幸!也是他們的悲哀!他們注定活在大魔王的魔威之下!”
“嗚嗚嗚~~~難道我們不也悲哀嗎?同樣的24歲,我剛剛讀研究生!”
“同樣的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