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比解決要容易得多。
就像破壞往往比建設要簡單的多。
以前秦元清寫的論文,思維邏輯緊密,論文非常的詳細,博士生就看得懂,甚至很多研究生都能看完,雖說論文邊幅都比較長,但是大家都很喜歡這樣的風格,比較看起來不會吃力。哪怕有一些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在學術報告會的時候,得到秦元清的解答,往往是很順利獲得大家的一致認可和熱烈掌聲。
可是現在這篇關于《準黎曼猜想的證明》,是佩雷爾曼操刀的,充滿著佩雷爾曼的風格,整篇論文的邊幅連秦元清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自然是極度燒腦,大家很多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這自然是大家潛意識認為的存在著漏洞或者根本性邏輯錯誤。
現在舒爾茨,只不過是年輕氣盛,忍不住搶先提問,所以大家都想看看,佩雷爾曼是怎么回答的。
一旦學術報告會對于一些提問的問題沒能回答得上來,那么報告會后必須進行重新審視,進行回答,不然的話數學界也不敢承認論文的正確性。